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你怎麼知道這是個悲劇嗯嗯嗯,就看出來的啊。類似於紅樓夢的故事,前麵雖然寫的花團錦簇,但是那種時不時暗示一下大廈將傾的感覺,這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出來的嗎
主人公都說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之類的評語了,隻要理解沒有問題,這種結論應該是順理成章的。
連翹一邊回憶金釵記的內容,一邊無所知覺一樣地將自己的推理說出來。完了之後又開始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中的種種伏筆、隱含深意、人物原型。
在後世紅樓夢一本書就發展出了一門學問。紅學。對於一個中國的文學愛好者來說,沒有讀過紅樓夢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再加上電視節目、各類書籍的熏陶,或多或少都會知道一點紅樓夢隱藏在故事情節之下的東西。
連翹本身就是文學愛好者,又非常喜歡紅樓夢,對於紅樓最有名的批注,脂硯齋的注釋,也就是脂評是非常了解的。再加上紅學家們對紅樓夢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探索,連翹現在隻是照葫蘆畫瓢,用分析紅樓夢的方法分析金釵記就已經能得到很深的含義了。
“金釵記中貴族少年少女居住的地方便是幻想出來的理想國最潔淨、最美好,等到他們長大到必須婚姻嫁娶,麵對外麵的世界的時候,故事就要結束了,而且必須是要以毀掉的方式結束因為隻有這樣才可以永遠保有那種潔淨。”連翹一隻手支著下巴非常自然地說出這些。
死亡能夠讓很多東西永恒,這是後世中常用的一種手法。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許文華其實是一個非常溫柔的人,為了保護純潔所以將人物寫死了。
完全的浪漫主義。
連翹是這樣想的,於是也是這樣說的。說到後麵她就接近於喃喃自語了,根本沒有注意到許文華已經從最開始的得意洋洋,變成了彆扭的不好意思,最後變成了怔然。
很多人會稱讚許文華,許文華甚至有著才壓江南的美名,他這樣的人從來都是在鮮花和掌聲中成長起來的。他缺的其實並不是讚美,他缺少的從來都是一個能夠完全了解他的人,而不是一些浮於表麵的讚美。
了解他下筆時的用意,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靈魂。
連翹一直能做到這一點,從一開始就這樣了,並且絲毫不費力氣。這個姑娘不會知道的,她每次隻是非常自然地說到許文華和許文華的相關,對於這個年輕人來說確實一場真正的暴風雨。
夏天的暴風雨,狂風大作、大雨滂沱。
“說的真好喬璉先生還可以給許先生做個批注呢”忽然有人提出了這個建議。
連翹在說對金釵記的評價的時候,除了許文華之外,也有其他的人在聽。在場的都不是什麼不懂行的,自然明白連翹對金釵記以及許文華的了解是遠超眾人的,或者說從某種程度上也超過了許文華本人。
這聽起來很奇怪,讀者對的了解超過作者本身什麼的,但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仔細想想就知道了,很多作者在寫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考慮地太深,隻是順著自己的感覺就寫下來了。有的時候人的感情比理智要快一步,作品中呈現的感情會讓作者本人都吃驚呢
最典型的就是很多自傳型作者了,其實他們很多都是截取了自身,或者身邊人的經曆,然後寫成的。他們有的隻是有感而發而已,實際上自己也說不清楚自己的作品中到底隱藏著什麼。
不過這種程度的了解並不容易,也不是遍地都能找到這就好像有一個人比你自己都要了解自己一樣。不是找不到,隻是很難而已。
但是如果是連翹做到了這一步,那倒是沒什麼好說的。不知道為什麼,隨著和連翹交往越來越深,大家都覺得連翹是那種做出什麼來大家都不會覺得稀奇的人了。就好像隻要她想要去做,就什麼都能做到,完美地契合了她的風格呢。
“做個批注”連翹笑了起來,指了指自己書架上隻有四五冊的金釵記“這離完結還早著呢這時候做批注且等他寫完了再說”
就像紅樓夢在後世有一個脂評本一樣,就是帶著脂硯齋注釋的版本。一本寫的好,然後又有另一個名人做了一個非常棒的注釋,那麼在印刷出版之後,在出一個注釋本,這是很正常的事。
說起來注釋最多的應該是四書五經那種典籍,曆朝曆代都有大家做注釋呢然後受到認可的注釋版本又能大賣,對於書商來說真是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資源。
連翹如今也是大神了,東華書社一邊出版她的新書,一邊還想和她商談出注釋本的事情呢之前已經出過插圖本了。注釋本和插圖本對於書商的含義差不多,都是圈錢的手段。
畢竟那些已經出版過一遍的書,除非是印刷數量不夠,市場需求依舊旺盛,不然原版原樣地再出版一遍,那也是沒有好效果的。但是換成是插圖本和注釋本就不一樣了,對於粉絲來說,收藏一兩個不同的版本算什麼
況且插圖本多了插圖,注釋本有其他大家的注釋,往往能替自己解疑一些自己沒有看懂的部分,明白作者作品的更多妙處。對於大多數有錢買一套的粉絲,往往也不會吝惜買第二套第三套。
而買了第二套第三套,後麵再出各種不同的版本其實也就更容易接受了。要麼不要,要麼就一整套,買過動漫角色手辦的人應該很懂這種感覺,心誌不堅定的人很快就會陷入這種強迫症一樣的陷阱中呢。
所以手辦廚們經常說,隻有沒有這回事和完全沉迷的差彆,不存在一次兩次這種淺嘗輒止。
不過所謂的注釋本都是在出完最開始的原本之後才會有的,現在還未過半,就談什麼注釋本,實在是太早了一些。
連翹自己上前抽出金釵記的第一冊,丟給許文華“其實我是真的有寫批注,你覺得怎麼樣”
許文華雖然不太容易感到不好意思之類的情緒,但是在連翹家看到自己的,這時候又被逼翻自己的,多少還是有點不好意思的,這類似於公開處刑了。但是不看又不行,隻能翻開了的第一頁。
許文華的是墨刻,都是雕版印刷的黑字,連翹的批注特意用了朱砂寫,是鮮紅的。與印刷的標準字體不一樣,連翹的字體顯得又小又圓,女孩子的閨閣味道一下就出來了。
這個女孩子或許是小心地磨了朱砂,然後在臨窗的書桌前讀書,反複讀他的,然後心有所感做出批注。
還不隻是批注呢,連翹就像是後世對待手賬本一樣,還會給批注做裝飾,偶爾也用到小圖和便利貼一樣的信箋。畢竟隻是普通的文字批注實在是太普通了,也不能滿足連翹的需求。
連翹還提醒許文華“小心一些翻動,裡麵粘了好些信箋,要是翻動地太厲害,說不定就散掉了。”
連翹的批注確實做的很用心,有的地方似乎是對中出現的某種小擺設的考據,有的地方甚至會探究一下一個人物脫口而出的方言,追究一下人物的籍貫。還有的時候會根據一個人的姓名,猜測一下人物命運
至於正經要做批注的各處伏筆,字就更多了有的地方連翹的注釋寫在信箋上,都要超過這一頁的字數了。
連翹見他在看,還笑著道“我猜測的人物命運對嗎還沒有到中盤,我還有些不能確定呢”
就像紅樓夢一樣,很多人沒有讀過後麵四十回,還是能夠根據前八十回的內容做出比較科學的續寫。這裡所說的科學,指的是符合了前八十回暗示的人物命運,有的東西一開始就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很多優秀的都是這樣的,前麵的內容從來不是沒有用的,後麵的結果也必定有自己的鋪墊。隻不過有的人能看出來,有的人對於過於隱晦的伏筆沒有多少敏感度。
許文華顯然已經看到了幾處關於人物命運的猜測,丟下第一冊,去翻最新的單行本,最新內容中果然有更多更精細的猜測。放下書,他的表情相當微妙。一方麵連翹用這種行為充分地表明了她對他的了解,另一方麵,他又有一種不太開心的感覺。
我的已經這樣沒有驚喜感了嗎一半不到,後麵的人物命運就已經一清二楚了說不定這時候讓連翹續寫,能夠寫出和他七七八八,大差不離的東西呢
朱敏顯然注意到了許文華古怪的神色,於是也拿起了連翹批注過的金釵記翻閱。他不是許文華,當然不知道中未來的發展是不是如連翹預料的一樣,但是光是他能夠評斷的部分,就已經很驚人了。
不要以為注釋一本就比寫一本容易到哪裡去了,這需要的是兩種完全不同方向的才華而且是對許文華的做出這樣深刻的解讀要知道許文華的有一點很出名的,如果隻是圖個樂嗬,那可以讀的很容易。可要是想要讀的深,那就屬於相當困難的一種了,一點都不必那些嚴肅文學來的輕鬆。
朱敏甚至覺得自己翻閱了一下連翹的批注,對許文華這部金釵記了解上了一個新台階的同時,對於本身的認知也有所提高。要知道連翹在注釋中所使用的很多分析習慣真的非常厲害,不隻是直指了金釵記一部,應該說直指了很多
“喬璉先生,這有注釋的金釵記借我拿回去讀可好若是能借的長久一些就更好了,我還想抄寫一遍。”朱敏雖然平常很沒乾勁的樣子,實際上對於提高業務水平也是有想法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