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怎麼了”這是一座一進的四合院,從正屋裡頭走出一個男子,抬頭瞅了瞅站在門口的男子,見他手上拿著幾個盒子,十分疑惑。
站在門口的男子抬了抬手,讓他看的清楚一些“隔壁的屋子租出去了,人家送來了一些禮物看來是個有錢的,看,這點心有酥心閣的。他們家點心一盒好要四五錢銀子,夠吃一桌好的了”
站在正屋門口的男子也走過來,看了看那兩瓶酒“酒也不錯,是南酒這是什麼”
說著打開了盒子,一看是兩支筆,笑了起來“恐怕是讀書人家了,竟然還送兩支筆。”
搬來帽子胡同這個地方,讀書人家本來就最常見。
但是那個拿禮物的男子搖了搖頭“來的是一個丫頭,說她家是南邊來的,來京城是探親訪友,住不了多長時間。我估計住在帽子胡同是看這裡清淨,而不是想著讀書方便。”
說著將手上的禮物交給對方,然後合上門“不說這個了,這個酒咱們留著自己喝。至於點心,正好你明日要去你兄嫂家,不好空手去,拿來做禮罷”
另外那個男子應了一聲,然後像是想起什麼來了道“對了,昨日寫的三十封廣告都已經貼出去了,另外我又聯係了四五個人,其中有兩個對你這裡很有興趣,回頭你和他們好好說,至少能留下一個。再加上之前已經說定的三個,這就有四個保底的了。等到廣告有效果了,隨便來幾個人,有十來個人就足夠開班了。”
一邊聽這話一邊點頭的男子不是彆人,正是冬兒與連翹所說的,招生廣告上筆名為歸棠居士的作者。這人本名李棠,原是天津人,也是因為寫的原因才搬到京城來居住。
按照連翹的想法,中堅作者就應該不缺錢了,這件事在李棠身上卻不是那麼回事兒。
其一,他不過是最底層的中堅作者,一年收入也就一百兩銀子上下。其次,他的收入不止需要養活自身,還要顧看家裡其實這本是足夠的,甚至能過上頗為舒服的生活。他之所以招收學生,有另外一段故事。
他如今年紀不大,正應該專注於寫作,提高技藝和經驗,一般來說,開班授徒這種事,都是年級大了,業內地位也上不去的同行才會做的。隻是他去歲看海貿賺錢,就和幾個朋友合夥投資了一條船做生意,他為了湊齊自己的那一份兒還借了不少錢。
結果船翻在了海上,全虧了對於他們這種本錢小的人來說,虧一次就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再加上欠債,如今他的處境艱難,原本在京城的房子都賣了,隻能租住到帽子胡同這邊。
他唯一還算運氣可以的地方就是沒有尋高利貸借錢,都是問朋友借的。有些隻打了一張欠條,定下了還款時間,連利息都不算。有的算了利息的,但相比高利貸,那簡直是九牛一毛,這讓他能夠比較從容地還錢,不至於被生活逼到角落。
房子賣了還了一部分,他還嘗試過寫地下賺錢,那個來錢快,就是累堅持了不到一個月,實在是頂不住了,隻得另外想辦法增加收入。
房子賣了之後他來到帽子胡同這邊居住,不過這個時候他處處都要儉省,所以就算為了能有個教學生的地方才租下一所比較好的放房子,那也是劃不來的。所以他又找了另一個朋友合租,就是之前與他說話的那一個。
這人名叫李威,其實也是同行,兩人甚至是同鄉來著,往上數真有親戚關係,至少是在一個族譜上。當初一起來京城打拚,李棠發展要比李威順利的多,李棠好歹也是中堅作者了,如果沒有去歲海貿投資失利的事情,如今不知道多好過要知道這個時代維持一個家庭的小康生活,隻要精打細算,也隻需要五十兩銀子啊
李威到了如今,依舊是在底層打拚。好一些的時候一個月能賺幾兩銀子,不好的時候可能是零收入底層作者和中堅作者之間的差距有的時候並不是稿費標準,因為中堅作者中稿費低的其實和底層作者差不多。兩者之間的差距在於中堅作者往往有自己的連載,收入穩定,底層作者就不行了。
李棠和李威的關係一直不錯,當初李棠領先一步也沒有因為這種變化就不交往了。等到李棠海貿生意虧了,李威也是積極幫忙的那個。雖然他也沒什麼錢,但是依舊拿出了一些錢幫助李棠解燃眉之急。
後來李棠搬到帽子胡同,也是他的主意,因為他當時就想著搬家來著。這時候兩人一起,正好合租。
相比李棠,李威更加善談,在底層新人作者那裡更混得開。自從李棠開了這個培訓班,他常常在新人作者中間宣傳,幫了不少忙呢
李棠和李威此時都沒有在意隔壁新搬來的住戶是怎麼回事,李威倒是還問了一句要不要回禮,李棠直接將東西收起來,就不管道“拿什麼回禮呢差不多價值的禮物浪費錢,我如今哪有那個閒錢要是差一些的,恐怕還得罪人,不如不管了。反正人家是來探親的,也住不長久。”
李威還想說什麼,但是想到李棠如今的處境經過去年的事情,他的心氣少了一半了,隻想著快些賺錢堵上之前的窟窿,其餘的都興致缺缺。怕李棠多想,最終什麼都沒有說。
連翹這邊,搬家來的頭一天格外忙碌,要歸置好上下完全就是一項既費體力又繁瑣的活兒。另外還有一些東西要買,這些東西當初在蘇州收拾行李的時候沒帶,住在船上和會館裡的時候又不需要。譬如廚房裡的鍋碗瓢盆,當時都沒有開處方,自然也就不需要了。
第二天也不清閒,要去連家給連老太太請安,順便將搬家的事情說了。
這件事自然引得連家上下驚訝,當時不在的其他人也就算了,至少連翹敢肯定,連老太太是有一些不滿的。連老太太是慈眉善目的,基本上也聽連守信這個大兒子的話,但是她也有自己的主意。
大概是因為有連大太太這個不太順她意的兒媳婦,所以她對於其他兒女不聽話十分敏感。之前她一直表現地十分喜歡連翹,積極慫恿吳美娘和連翹暫居到連家,另外又常常給連翹說連家姑姑家的兒子,也就連翹表哥的好話傻子也知道她是打算撮合連翹和連翹表哥了
現在吳美娘和連翹搬到了帽子胡同,這就徹底切斷了她想把連翹放到身邊,慢慢影響的念想。她心裡不快,就算是極力控製了,連翹也能看出些許。
倒是連大太太對此表現地挺高興的雖然她早就看出吳美娘和連翹對沾她家的便宜沒有什麼興趣,但直到現如今的這個舉動,她才真的確定下來。不過怪就怪在,吳美娘和連翹不想搬到她家之後她又產生了某種可惜的情緒。
連大太太這人其實不錯,站在她的位置來說,其實也不能要求更多了。這時候確定吳美娘和連翹是對自己無害的人之後,她又覺得過意不去了。讓千裡之外來探親的妯娌和侄女兒住在外頭,實在是有些不對
連家的情況挺複雜的,好在吳美娘和連翹都是一個意思。此次來京城就是為了完成一個政治任務,至於連家這邊的親戚,若是合得來,那就相交,若是合不來,那就算了。反正過完年她們就要回蘇州的,這輩子很可能就此沒有機會見麵了。
於是應付了一番,這件事暫時也就算是過去了。
直到第三天,連翹才算是恢複了空閒。白日在家看看京城淘到的各種,傍晚的時候趁著天氣舒服,和冬兒出門散步。其實也邀請過春兒,不過她堅持要留在家中做雜事,也就隨她去了。
傍晚的時候天光還很好,不過添油工已經來到路邊的燈台添燈油了。這種燈台非常高大,算是古代中國版的路燈,和西方近代的玩意兒相比,看上去大了很多笨了很多,耗油也厲害的多。不過好處是亮度更大,降低了路燈的密度,同時石質構造防火比較好。不然的話,以京城的房屋密度,不小心起火了,那就嗬嗬了。
連翹慢慢地散步,也是熟悉環境。在帽子胡同出口有一座燈台,此時已經點上燈火了。燈台旁邊的牆上貼著好些張廣告一樣的東西,連翹湊過去看,做不過是賣大力丸的、治疑難雜症的這些廣告一張覆蓋一張,有些還有撕掉過的痕跡。
直到看到最邊上一張,看上去還很新的感覺,估計是最近才貼上的。
“歸棠居士就是這個啊。”連翹看到這個名字,想到了搬來這裡的頭一天,冬兒和她說的事兒,轉頭道“這就是你那日看到的招生廣告了罷”
冬兒隻看了一眼就連忙點頭。
連翹又重新看過去,見上麵寫著上課四十五次,每次兩個時辰,逢旬末休息,束修五兩銀子一人,輕輕嗯了一聲。
“小姐,這個價錢是高還是低呀”從冬兒的角度來說覺得這有一些貴,仔細想想,隻要收是個學生,不到兩個月的功夫就能賺上五十兩了要是多收幾個學生,或者開兩個班,那錢途更是大大的有。但是冬兒又覺得自己不是很懂這一行,或許這在小姐這一行就是尋常呢,她這樣想。
連翹摸了摸下巴,隨意道“這個不好說,我也不知道蘇州那邊的要價和京城這邊的是不是一樣。若是在蘇州那邊的,收五兩銀子也不是不行,隻是這就要老師不隻是講講課了,還得有些彆的好處才行。”
李棠和李威提著漿糊,另一手拿著招生啟事,正從巷子口經過,打算今日去遠一些的地方貼。沒有想到才到巷子口就看到有人正在看前些日子貼的招生啟事,而且還聽到了評論。
互相看了一眼,李棠到底心高氣傲一些,上前問了一句“小姐是外行,恐不知道咱們行裡的事情,這些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