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在鴛鴦蝴蝶劍這一部分的內容中,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女主董圓圓開始接手魔教少主周易的爛攤子,開始調查這起頗為吊詭的殺人事件。
就在調查之中,各路牛鬼蛇神粉墨登場,甚至冒出了隱藏在江湖傳說中的神秘組織一開始的時候女主是站在乾岸上的,但是逐漸的,隨著調查的深入,不能自主的,她也陷入了這個巨大的局中。
在這個階段,有三大看點,第一個是登場的各種角色,他們有的是正統偶像,即出身正派名門,本身英俊瀟灑,實力在同齡人中間也極為不俗。隻要再添上幾個無傷大雅而又有趣的小缺點,就是最常見的人氣角色了,男二號或者男三號裡麵很常見這種設定。
有的則是邪道偶像,這不一定說這些人出身魔道,隻是他們不像此時常見的人氣角色而已。根據連翹的設定,他們或是喜好古怪,舉止上常人不能接受。又或是思想驚世駭俗,以至於不可理喻這些人都不是世俗意義上受歡迎的角色。
不過迷人的邪道角色向來是後世文學作品中的殺手鐧,塑造出強大的人格魅力,配合一些吸粉的小細節,這種並不完美,甚至有些讓人排斥的角色,一下躍入人氣角色,這並不是不可能的。
角色們自身風度迷人,再不然就是身世奇詭,神秘隱晦,再不然背負著血海深仇等等,各種設定在這裡登場,很是吸引了一大批讀者。同時也使連翹塑造的這個武俠世界更加豐滿,裡麵的人物個個鮮活,好像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樣一個武林一樣。
當然了,其中連翹最花心思塑造的當然還是故事的主線,也是糾纏在凶手和被害人仁義無雙宋大俠之間的故事。借著這個故事要揭露出的是一個被掩埋了十八年的真相,甚至查案到了最後,魔教反而隻是一個擦邊球,很有可能隻是被連累進去的。
那是凶手的障眼法,具體的,隻是為了讓魔教背鍋。反正這個套路正派豪俠是很吃的,而魔教呢,要麼背下這口鍋,要麼反駁然而正派豪俠們是不會相信這種反駁的。
在這個幕後凶手身上,連翹賦予了很多特點,陰鬱冷漠、強大聰明,十八年如一日策劃著一場謀殺。這場謀殺根本不是殺一個人,仁義無雙宋大俠隻不過是一個開始,後麵陸陸續續還在死人,就在董圓圓的調查過程中。
這個人身上冷漠陰鬱的氣質仿佛和凶手很搭,但是一開始的時候女主並沒有懷疑到他身上。因為他隻不過是舉辦英雄會的天水山莊一個柴房雜役,據說是江湖仇殺被廢了武功,同時被毀了容,上一代莊主可憐他,收留了他。
事實上他確實沒有武功了,這是佷容易就能看出來的。而根據現場勘查,宋大俠並不是死於毒殺,他是被一枚銅錢直接打入了太陽穴,一擊斃命。這種力度和準確性,一個不會武功的人很難做得到,何況那可是宋大俠,武功在江湖也算是一等,怎麼可能毫無防備。
當然,更重要的是,在調查的過程中,他似乎是沒有作案時間的
連翹在這部分中采用的是典型的本格派,即推理之中偵探和讀者掌握的信息是一樣的,沒有在前文出現的東西絕不會成為後文破案的線索和證據這類一個非常吸引人的點在於,隻要作者的邏輯沒有問題,讀者通過仔細前文可以達到和中偵探同步進行推理的感受。
聰明的人可以不需要偵探進行解密,自行領悟到答案。中間的頭腦風暴無疑是有趣的,最終答案揭曉,那種由智力上麵的優越感帶來的興奮足夠讓這類讀者對本格派推理入迷了。
而推理能力稍弱的讀者也不是很要緊,他們能夠感受到的是真相揭曉的那一瞬間,頭皮發麻的恍然大悟那種種種線索都嚴絲合縫勾連起來,纏繞在自己心頭的迷霧、百思不得其解的細節得到解釋的震撼,通通都會讓人上癮中間的好奇心推動他們進行。
但是下手的殺手正是他
在這一次的命案中連翹運用了兩個主要的推理元素,一個是掩蓋作案時間的手法,這種凶手人為製造沒有作案時間的手法在推理中比較常見,真正說差彆在於手法高低。手法拙劣的自然是老生常談,往往一看開頭,作者就能猜測出七八分。而手法足夠出色的,往往有所創新,看的讀者十分興奮。
這是一種純粹智力上的狂歡
連翹在這一條上屬於不功不過,大概就是不能指望她寫出多好多具有創新性的內容,但是她也不至於犯一些明顯的漏洞,以至於讓讀者尷尬當時她寫推理就是這個水平,讓讀者看得下去,但無法抱有多大的期待。
不過現在寫就不一樣了,還是那樣,她現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那些或許略顯陳舊、毫無創新的手法在這個時代的讀者看來已經足夠可怕了讀者都想不到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巧妙的手法
這倒不是此時沒有推理,其實是有的。隻不過這些推理就類似於連翹那個世界的古代的施公案、包公案、海公案、狄公案等等一係列公案,這類是中國特色的推理。
即的邏輯並不能完全自洽,證據鏈條不充足總而言之,這類看原著,在現代推理讀者那裡大都不滿意。其中偵探,也就是那些以擅長斷案著稱的官員其實不能說是掌握了切實的證據,很多時候直到結案,很多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的推測、想象。
現代若是真的按照那種方式辦案,恐怕要多出不少冤假錯案有的時候並不是看起來像是凶手的那個人真的就是凶手,甚至有證據指向也不能真的肯定,隻有拿出完整的證據鏈條,前後過程還原的清清楚楚,這才行
華夏古代的推理之所以會和後世的推理有這樣的差彆,很大程度上是人治的成分太大了,老百姓對於法並不太在乎,更在乎人。如果遇到一個好官,不管什麼法律,他們都能過上安生日子。可若是遇到一個壞官,法律再好,也沒有什麼用處啊
實際上華夏古代的公堂,很多案件的審理和判定都是要將人情考慮進去的,現代是法不容情,那時候是法不外乎人情。
這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很多公案中設計的手法足夠新奇有趣,有的也很巧妙,但是仔細想想,如果想要實際去做,幾乎是沒有可能性然而這也不是主流,大多數的案件剝落表麵的故事,內核其實很簡單。更多的時候大家看的是故事包含的人情,推理啥的,其實並不很重要。
除了作案時間進行掩飾和混淆這個問題,連翹還有另一個元素應用,那就是反轉。
所謂反轉,就是偵探進行調查,根據得到的線索和證據懷疑到了一個人身上,這個人身上種種疑點也都對的上。這個時候無論是書裡的偵探,還是書外的讀者,都很容易一拍大腿對,就是你了
然而在聚集眾人揭開事情真相的過程中,所有的線索會被重新梳理,同時和自己所懷疑的對象也會有一定的交流。分析來分析去,最終發現自己證據不足,並且察覺到這一推理方向的微妙之處有問題啊
這個時候會進行第二重推理,即所謂的推理反轉。
不過二重推理並不算什麼,推理界還有三重推理的神作呢而且這裡說的三重推理,並不是說兩次反轉就行了,反轉如果生硬,不能得到讀者認同,這其實是失敗的所有的反轉除了本身確實說得通之外,在前文也必須有所體現,這樣進行反轉的時候聯想到前麵的細節,讀者才能有恍然大悟之感,並且覺得確實信服。
連翹這裡就用了反轉的手法,在此之前女主董圓圓的朋友,某位世家出身,為人傻乎乎的,似乎毫無攻擊性的少爺被列為了懷疑對象。這是出乎大家意料的,但是隨著調查深入,證據一件一件出現,書裡麵的女主,書外麵的讀者又不得不相信是他,就是他
這個時候有一些腦子比較靈通的讀者,提前懷疑到了這個朋友,並且將自己的發現向周圍的書友宣傳。隨著的進展,答案似乎向這種猜想靠近了,大家不由得感歎,人不可貌相,看起來最不可能的那個,可能就是真的呢
然後推理反轉,這就自打嘴巴了。
這個時候重新進行推理,前麵得到的很多結論變得似是而非有些還是正確的,有些卻不是了。這種情況頗讓人抓狂,這樣的話還不如重開一局呢這就好比解數學題,一開始思路錯了,重新再來就會非常辛苦,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會超過新解另一道題。
這對於一些沉迷於解謎遊戲的讀者來說簡直是自虐啊但是在腦子疼的同時,他們卻,有的時候推理就是有這樣的魅力。隨著一步步的抽絲撥繭,讀者體會到的是一般沒有的趣味。
而劇情反轉什麼的,隻要做的足夠神,讀者被虐千百遍,那也是甘之如飴,然後心甘情願地將其奉為神作
遊戲第二回合,所有人再次投入了這場解謎遊戲,隨著女主的調查,智商不夠的讀者已經懵逼了。大概就是雖然大家都有著同樣的腦子,眼睛也看到了同樣的東西,但能夠得出的結論是完全不一樣的。
女主的恍然大悟他們是弄不明白的,隻能期待最後的解密情節。
對於腦子不錯的,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至於說對不對,這也要看最後的解密情節,這裡會對一切有所交代。當然,不是沒有不需要解密情節就能肯定自己推理正確的神人,隻不過這種人非常少後世這種讀者就是少數,何況是這個時代,大家是第一次接觸這類推理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