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許父許母其實也很意外許文華這次早早到家,但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件好事不是。於是趕緊吩咐大兒媳去廚房看著,讓家裡仆人多做一些許文華愛吃的菜。除此之外,許父許母見許文華臉色非常好,心中還覺得頗為慶幸。
最近許父看到有同鄉的一個地主辦起了紡織房,心裡也心動了。
大城市裡有紡織作坊,鄉下當然也可以辦規模略小的紡織房和紡織作坊相比,規模小很多的紡織房當然也是有自己的優勢的,首先就是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原料什麼的直接向同鄉收取,或者乾脆自己做上遊,也做養蠶的活兒至於人力,直接雇傭本鄉女子就好了。
城裡的紡織作坊雇傭便宜女工的時候往往隻能找到那些沒有成親的女子,這些女子出門來做工就是為了補貼家用和為自己準備一份嫁妝。鄉下則不一樣了,因為是本鄉就近開辦的紡織房,附近的女子都可以來做工,晚上依舊不耽誤回家居住。
這樣一來,很多已經成婚的婦女也可以來,至於雇工費用方麵,理所當然地就要更低了不願意做的,大可以去城裡啊可是很多人還是寧願選擇紡織房
且不說那些已經成親了的已婚婦人,她們離不開家,隻能在紡織房做事,這至少比她們平常做小手工、打理菜地之類的活計更能補貼家用。就算是沒有成親的女孩子,她們也很多更傾向於紡織房。
人離鄉賤,一個十多歲的小姑娘對於大城市有畏懼感,這有什麼奇怪的若是能在家就能賺錢,即使少一些,她們也是願意的。
在真正的大工業時代,這種規模較小的紡織房也是有自己的生存空間的。
這紡織房辦起來就能賺錢,不知道比種田好多少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地主投身工商業的原因吧許父以前雖然也知道這個道理,但真正見證這件事卻是在這一次了。他心裡尋思著,如果真的是做生意,他是來不得的。可若是這種經營紡織房,那卻不難,基本上就是和本鄉本土的人打交道而已。
至於商品銷路,這就更簡單了,因為國民越來越富,而且海外銷路暢通的關係,紡織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似他們這種鄉下的紡織房,隻要和織造局或者專門的商會聯係,人家就能定時過來收貨,基本上不費什麼心思。
弄清楚這個之後許父就動心思了,想要搞一搞這個紡織房。
隻不過紡織房也是要本錢的,首先就是起房子,女工可不能和男人一起做事,不然誰家的丈夫、父兄會放妻子、女兒、妹妹過來呢要是出了什麼醜事,一家人也沒臉了
起房子做養蠶繅絲以及織綢的地方之後,還有許多機器要買,相比起房子,這才是大頭其中最貴的是織機,按照不同種類,有二十兩銀子一架到上百兩一架。
其中上百兩的往往是織一些特殊種類的綢子,這倒是不用多做考慮,那種織機本來也是要專業的人才能操作,鄉下的小小紡織房根本做不了。而二三十兩一架的織機又沒什麼意義,這種織機是很多家庭都會有的,在織機改良之前算是比較主流的,誰家要是能給女兒陪一架織機,這就算是大手筆了。不隻是因為織機值錢,更意味著以後這個女子能源源不斷地織綢賺錢
但是現在這種織機早就從紡織作坊淘汰掉了,因為效率太低了
現在的主流織機效率更高但也更貴,一般都是四五十兩一架,如果要求質量好一些,使用壽命更長,也少了修理的事兒,那就是五六十兩一架了
而紡織房的話,規模雖然遠遠不如紡織作坊,但好歹也得有一二十架織機罷這就要開銷大幾百兩銀子
另外紡紗機等等機器雖然比織機便宜,但現在的主流機器也不會便宜到哪裡去而且也不是一二十架能夠滿足的了。
整個一套算下來,再加上初始的雇工成本,沒有兩千兩銀子,一個紡織房根本辦不起來
許父許母有這筆錢嗎當然是有的種地雖然越來越不賺錢了,但到底是賺錢的,老兩口積攢了這麼多年,怎麼可能這點兒家底都沒有隻是到底舍不得
許文華往年也有孝敬,但他的孝敬其實主要集中在自家的田產上。在許父許母的堅持下,他給家裡已經買過好幾次田地了。而另外的孝敬,當然也有,但拋開那些已經被消耗掉的吃穿用的東西,純粹的金銀並不多。
這倒不是許文華吝嗇,而是沒必要那麼做他爹娘是差著吃穿用度了嗎並沒有。這種情況下,他次次都送上大量金銀,這算是怎麼回事兒他知道爹娘不會多花更多的錢了,這些錢攢下來將來也是留給他大哥和大姐。
他倒不是討厭他大哥和大姐好吧,大姐有一些討厭,但是人都是有私心的。他給老爹老媽錢,然後老爹老媽全都給哥哥姐姐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這和他有錢沒錢沒關係,純粹是心裡過不去那個坎兒
再加上買的那些地,送上的東西,這些勝過很多金銀了,所以真正的錢,他其實沒有送多少,每次也就是禮數上過得去。
這種情況下,許父許母真的想辦紡織房,就隻能依靠自己的積蓄了其實也可以賣地,但對於一個老派的地主來說,即使種地越來越不賺錢了,也很難下定賣地的決心,那在他們這類人眼中完全是敗家玩意兒才會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