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太弟孫慮,身著華麗的朝服,步履沉重地踏入漢帝行宮的大殿。
陽光透過繁複的窗欞,班駁地灑在他的身上,卻無法驅散他心中的陰霾。
孫登拔劍自刎,吳王府一朝崩塌,給他的震撼還是有的。
尤其是孫登臨死前的一番話,更是給了他不小的觸動。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死人的話,有時候還是要聽一聽的。
大殿內,漢帝劉禪高坐龍椅,威嚴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人心。
孫慮深吸一口氣,緩步上前,行三跪九叩之禮,聲音沉穩而恭敬“臣孫慮,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禪微微頷首,目光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深意“王太弟免禮。你此次抄家吳王府,可有何發現?”
孫慮站起身,神色凝重“回稟陛下,吳王孫登已畏罪自殺,其府邸中藏有大量私兵甲胄,且與魏國校事府有勾結之跡。臣認為,孫登實乃此次事件之幕後黑手。”
人都死了,自然是要把所有的黑鍋都扛了。
況且孫慮原本就恨孫登,做出這種事情來,心中絲毫沒有負罪感。
劉禪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眼中卻無絲毫笑意“王太弟此次辛勞,朕心甚慰。吳王孫登之死,確是意料之中。然其黨羽眾多,恐其死後餘孽作亂,你須小心應對。”
孫慮心中一緊,孫登在吳國的影響力還是不小的,畢竟做了這麼久的吳太子,其黨羽遍布朝野,若處理不當,後果不堪設想。
他這個吳王也坐不安生。
最關鍵的是,他害怕孫登的那些忠誠舊臣,會做出刺客的事情,來殺他。
日夜防備有人要來取自己的小命,這種事情,還是算了。
他正要開口,卻見劉禪已示意內官取來一卷名單。
“此乃孫登黨羽之名單,王太弟可細細查看。”劉禪的聲音平靜無波,卻似重錘敲打在孫慮的心上。
孫慮接過名單,手指微微顫抖。
他緩緩展開,隻見上麵密密麻麻列滿了名字,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個有權有勢的人物,每一個都曾在吳國政壇上留下過深深的烙印。
他的臉色逐漸變得蒼白,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撼與恐懼。
這些人,便是構成孫吳權勢的根基。
甚至這些人裡麵,很多是微末之時,曾經受過孫堅、孫策、孫權三人恩惠的。
雖然在吳國破滅之時,他們不敢與漢國作對。
但他們心中,對於孫家還是有情誼在的。
關鍵時刻振臂一呼,這些人若是看情勢對的話,是可以出馬的。
這些人沒了,新上台的江東勳貴,必是漢國皇帝提拔的人。
若真是如此,他孫吳在江東的根基,可以說是連渣滓都沒了。
用我孫慮的手,來斷孫家的根基。
大漢天子,你好狠的手段!
他抬頭看向劉禪,眼中滿是驚疑“陛下,這些人……難道都有十惡不赦之罪嗎?”
要殺的人太多了,孫慮嘗試討價還價。
劉禪的目光變得深邃,他緩緩眯起眼睛,聲音低沉而有力“非常之人,應行非常之事。王太弟,你若覺得此事難以抉擇,朕可另尋他人。”
孫慮聞言,心中五味雜陳。
漢天子如此強硬,此事看來已經是沒有婉轉的機會了。
他不乾,這事遲早有其他人乾。
我為魚肉,他為刀俎,他已經是沒有選擇了。
這份名單不僅是一項任務,更是一份投名狀。
他若不能妥善處理此事,不僅無法向劉禪表明自己的忠心,更可能因此失去在吳國的地位與聲望。
所謂吳王太弟,在沒成吳王之前,還不是可以隨意更換?
而且,就算是成了吳王,難道還能不看大漢天子的臉色了嗎?
他咬緊牙關,心中湧起一股決絕之意。
他抬頭看向劉禪,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陛下,臣願擔此重任。無論結果如何,臣都將一力承擔。”
劉禪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滿意的笑意。
他站起身,緩緩走到孫慮麵前,目光中滿是讚賞與期待“王太弟有此決心,朕心甚慰。你放手去做,朕自會為你撐腰。”
以孫慮之手,整治吳國舊地。
這其間的怨恨,大部分都被孫慮分了去。
他漢國雖然會吸引一波仇恨,但隻要手法得當,這些仇恨與恩情相比,算不了什麼。
尚有五六個月,便要準備北伐了。
他的時間,可不多了。
“臣,謝陛下!”
孫慮心中一凜,他深知自己已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但他也明白,這是他唯一的選擇。
他再次向劉禪行禮,聲音堅定而決絕“臣定不辱使命。”
走出大殿,孫慮的心情異常沉重。
他即將麵臨的是一場殘酷的鬥爭,而這場鬥爭的勝負,將決定他的未來與命運。
但他已無路可退,隻能勇往直前。
建業城中,一家不起眼的酒肆裡,燭光搖曳,人影綽綽。
酒香與談論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市井生活的生動畫卷。
在這紛擾之中,兩位探子,一位間軍司探子偽裝成說書人,另一位校事府探子則裝扮成行商,正不動聲色地融入人群,傾聽著百姓們對於吳王孫登謀逆事件的種種議論。
“哎,說來也是,孫登殿下那般英明神武,怎會走上謀逆之路?”一位老者捋著胡須,神色凝重,似乎對這件事感到既驚訝又不解。
“但想想他所經曆的,先是喪父之痛,後是皇位旁落,換作任何一個有血性的男兒,恐怕都難以承受啊!”
旁邊的一位青年聞言,搖了搖頭,歎息道“愚不可及!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何必為了那虛無縹緲的權勢,搭上自己的性命,還連累家人族人呢?真是可悲可歎!”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惋惜,仿佛在為孫登的錯誤選擇感到痛心。
安心做個富貴侯爺,難道不好?
如此一來,莫說是富貴了,連小命都不保了。
這時,一位身著粗布衣裳的中年漢子,滿臉狐疑,低聲插話道“我倒覺得,這事兒裡頭有蹊蹺。孫登殿下向來仁厚,怎會突然行此叛逆之舉?說不定,是被人陷害的。要我說,那背後的黑手,說不定就是王太弟孫慮。畢竟,王位之爭,向來殘酷無情。”
他說這話時,眼神閃爍,似乎在暗示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一旁的說書人,實則漢國間軍司探子,聞言心中一動,表麵上卻故作鎮定,拿起折扇輕輕一揮,笑道“哎呀,各位言之有理,但世事無常,真相往往藏於迷霧之中。咱們這些小老百姓,還是少議論皇家之事,多喝兩杯酒吧。”
說著,他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周圍人的反應,試圖捕捉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而那位偽裝成行商的魏國校事府探子,則是一邊品著酒,一邊用眼角餘光掃視四周,心中暗自思量“這建業城中,果然人心浮動,各種猜測層出不窮。孫登之死,不僅牽動了吳國內部的政局,也讓我魏國看到了可能的機遇。看來,我得儘快將這些情報傳遞回去,以便我國能做出相應的布局。”
酒肆內的議論聲此起彼伏,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不同的情緒有震驚、有惋惜、有疑惑,也有恐懼。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酒肆內的喧囂,一名衣衫襤褸的小廝匆匆跑進來,神色慌張“不好了,不好了!城門口貼出了告示,說是要徹查與孫登謀逆案有關的一切人等,無論是知情不報還是暗中協助,都將嚴懲不貸!”
此言一出,酒肆內的氣氛瞬間凝固,所有人都麵麵相覷,眼中的恐懼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