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火光搖曳,映照得四壁金碧輝煌。
火盆中,炭火熊熊燃燒,散發出溫暖而昏黃的光芒,似乎在這寒冷的冬日裡帶來了一絲難得的暖意。
然而,這暖意卻似乎並未能驅散大殿內的沉重氣氛。
眾臣子跪坐於殿中,每個人的臉上都映著火光,顯得格外凝重。
他們身前擺放著食榻,榻上置有精美的餐食,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碗碟中盛滿了各式佳肴,有鮮嫩欲滴的魚片,搭配著翠綠的蔥絲和鮮紅的辣椒,色澤誘人;有色澤金黃的烤鴨,皮脆肉嫩,香氣撲鼻;還有晶瑩剔透的糯米丸子,每一顆都包裹著滿滿的餡料,令人垂涎欲滴。
此外,榻上還擺放著幾壺美酒,酒香與菜香交織在一起,讓人不禁陶醉。
然而,在這本應享受美食美酒的時刻,大殿內的氣氛卻異常沉重。
劉禪端坐於高位,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著什麼重大的問題。
他看著自己身邊的心腹重臣費禕,眼中閃過一絲猶豫與詢問。
劉禪輕聲問道“吳國局勢如此動蕩,孫氏一族接連遭遇不幸,我們是否還需要冊封新的吳王呢?”
大漢天子話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仿佛是在尋求一個能夠安定人心的答案。
費禕聞言,麵容依舊平靜如水,仿佛任何風浪都無法在他的心中激起波瀾。
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仿佛已經做好了決定。
費禕平靜地說道“孫氏謀逆,吳國氣數已儘。如今孫權已逝,其子孫登、孫慮又相繼離世,吳國已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或許,我們可以借此機會廢除吳國,將其舊地收歸大漢,以壯我大漢之威。”
費禕的話語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打下吳國,自然是要滅吳,不然打下吳國作甚?
然而,顧雍與張昭兩位老臣的臉上卻閃過一絲驚愕。
他們的眼神中既有不解,也有擔憂,似乎對費禕即將說出的答案有所預感。
顧雍的臉色有些急切,他眉頭緊鎖,嘴角微微下垂,眼中閃爍著不安的光芒。
他幾乎是脫口而出“萬萬不可!陛下此舉實乃冒險之舉。吳國雖然經曆了三代昏庸之主,且因為孫慮的原因導致孫氏在江東人心儘失,但若陛下不冊封吳國,天下人會如何看?他們會認為我大漢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而魏國那邊又會如何看?他們很可能會借此機會挑起事端,對我大漢不利。還請陛下三思啊!”
顧雍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憂慮,其對當前局勢的深刻洞察。
張昭在一旁也是連連點頭附和道“顧公所言極是。廢除吳國並非易事,其中牽扯到的政治、軍事乃至民心向背都是極為複雜的問題。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做出影響深遠的決定。陛下應該慎重考慮啊!”
張昭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懇求和擔憂,顯然他也是對費禕的提議持反對意見。
劉禪聽著兩位老臣的勸諫,眉頭緊鎖。
沉默片刻後,劉禪緩緩開口“二位所言朕皆已明了。然而孫氏之逆實乃天下共憤,若不加以懲治何以彰顯我大漢之威嚴?然廢除吳國確非易事需從長計議。”
劉禪沒有同意費禕的話,也沒有同意顧雍張昭的話。
費禕聞言雖然心中有些不甘,但也隻能領命退下。
一時間,大殿中陷入沉默之中。
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眾人或凝重或深思的麵容。
霍弋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響,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抄家孫登、孫慮之時,臣等皆在其府邸中發現了謀逆的罪證。他們不僅勾結魏國,還私藏甲兵,圖謀不軌。如今若要新冊封一位吳王,陛下將如何確保他的忠誠,不會如孫登、孫慮那般首鼠兩端,心懷不軌呢?”
劉禪聞言,眉頭微蹙,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緩緩將視線轉向顧雍與張昭,這兩位老臣,一位須發皆白,眼神中透著歲月的沉澱;另一位則麵容清臒,眉宇間藏著幾分睿智。
劉禪的聲音溫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二位愛卿,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顧雍與張昭聞言,皆是一愣,隨即眼神閃爍不定,似乎在權衡利弊,又似乎在回憶往昔。
殿內一時陷入了沉默,隻有燭火燃燒的劈啪聲與外麵偶爾傳來的夜風呼嘯聲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氛圍。
過了許久,顧雍輕撫著長須,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滄桑“陛下,臣認為,或許可從孫氏中挑選一位年紀尚幼者,冊封為吳王。如此一來,其心性尚未定型,易於教導。同時,陛下可派遣大儒漢臣前往,不僅教授其學問,更需引導其品行,使其明理知義,走在正道上。長此以往,或許能培養出一位真正的忠臣。”
張昭聞言,也點了點頭,補充道“顧大人所言極是。而且,選擇年幼者,亦能減少其因長期掌權而滋生的野心與私心。大儒漢臣的教導,更是能在其心中種下忠誠與仁愛的種子,讓其明白何為君臣之道,何為家國天下。如此,方能確保吳國的安寧與穩定。”
劉禪聽著兩位老臣的建議,心中暗自思量。
“嗯,二位愛卿言之有理。”劉禪終於開口,語氣中帶著決絕。
“那就依你們所言,從孫氏中挑選一位年幼者,冊封為吳王。同時,朕會親自挑選幾位德高望重的大儒,不僅負責教導,更要監督其言行,確保他走上正道。希望這樣,能真正為吳國培養出一位忠貞不渝的王者。”
殿內燭光搖曳,氣氛凝重而微妙。
劉禪的決定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
選孫氏年幼者為吳王,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實則暗藏波濤洶湧。
阿會喃,這位表麵粗獷實則內心細膩的大將,昨夜便嗅到了不一樣的氣息。
他知曉原吳王後步練師以及其子孫霸已經悄然抵達建業。
聯想到陛下今日的召見,一切似乎都明了了。
他心中暗自揣測陛下與步練師之間,是否真有那不清不楚的關係?如今的吳王人選,莫非就是孫霸?
這個念頭一旦升起,便如野草般在他心中瘋長。
他當即出列,聲音宏亮地說道“陛下,孫霸或可為吳王!”
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皆是一愣,似乎被這突如其來的提議打了個措手不及。
然而,很快,眾人便都想明白了。
市井之中,關於孫霸是陛下血脈的傳聞早已流傳甚廣。
若真讓孫霸成為吳王,那無疑是掌控吳國、讓吳國安定的最好辦法。
這樣一來,既能堵住悠悠眾口,又能確保吳國的穩定與繁榮。
劉禪聞言,目光深邃地望向阿會喃,這家夥,看起來五大三粗,實際上,卻是心思活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