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瑟瑟,共縣城頭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不安與動蕩。
司馬懿坐在書房的案幾前,手中緊握著司馬昭寄來的密信,信封上的火漆已被小心揭開,露出裡麵密密麻麻的字跡。
他的眼神在字裡行間遊走,時而凝重,時而閃爍,仿佛每一個字都承載著千鈞之重。
信中所述,司馬昭奇襲牧野,漢軍士氣不整,漢國數千精兵魂斷異鄉,這個數字讓司馬懿心頭一震。
他深知,這樣的代價對於任何勢力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即便是如日中天的漢國。
司馬懿的眉頭緊鎖,心中不禁疑惑:那劉公嗣,是否真的如傳言中所說,在刺殺行動中身受重傷,以至於生死未卜?
他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校事府密探稟明的那夜的情景——火光衝天,爆炸聲震耳欲聾,一間密室內,數斤火藥瞬間引爆,那種毀滅性的力量,足以讓任何生靈化為灰燼。
劉公嗣,是否真的能從那場災難中幸存下來?
司馬懿心中充滿了疑問,但也明白,無論劉公嗣生死如何,這場刺殺行動都已經徹底改變了局勢的走向。
他緩緩睜開眼,目光穿過窗欞,落在院中那棵桑樹上。
秋葉正黃,隨風輕舞,有幾片已經悄悄落在了青石板上,而樹梢上,一抹銀霜在晨光中閃爍,預示著冬天的腳步已近。
司馬懿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氣,心中那份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愈發強烈。
他知道,在這個亂世之中,每一步都需謹慎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來人啊。”司馬懿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隨即,一名身著鐵甲的親衛應聲而入,恭敬地站在他麵前。
“大將軍有何吩咐?”
司馬懿的目光從窗外收回,落在這名親衛身上,眼神中既有信任也有期許。
“你,速去校事府,傳我的命令,讓甄像即刻來見。告訴他,若他還想繼續作為冀州士族的代表,若那漢國皇帝真的已經命懸一線,便是我們與甄家聯手之時。讓他做好準備,一旦時機成熟,便打開朝歌、乃至鄴城的大門,迎接我們的到來。”
親衛領命,正欲轉身離去,司馬懿又叫住了他。
“等等,再告訴他,此事關乎家族興衰,務必謹慎行事,不可走露半點風聲。”
親衛點頭,再次確認無誤後,才匆匆退出房間,消失在門外。
司馬懿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遠處連綿的山巒,心中思緒萬千。
與甄家的合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關鍵在於能否準確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時機。
他想起自己年輕時,與先帝並肩作戰的日子,那時的他們,何嘗不是懷揣著同樣的雄心壯誌,想要在這亂世之中,闖出一片天地?
然而,時過境遷,先帝已逝,魏室衰微,天下群雄並起,前路荊棘密布。
司馬懿輕輕撫摸著案上的地圖,指尖滑過一個個地名,心中盤算著下一步的棋局。
另外一邊。
鄴城。
中山甄氏的府邸巍峨矗立,古樸的磚瓦間透露出曆史的厚重。
夜色已深,月光如水,灑在府內的青石板上,泛起淡淡的銀輝。
族長甄逸在書房內來回踱步,每一步都似乎承載著千斤重擔,他的眼神在昏黃的燭光下陰晴不定,時而凝重,時而迷茫,仿佛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抉擇。
窗外,秋風拂過,帶來一絲絲涼意,也帶來了遠方的消息。
這時,一陣輕快的腳步聲打破了室內的沉寂,青年甄像匆匆而入,手中緊握著一封密封的密信,信封上的火漆在燭光下泛著微光,顯得格外醒目。
他走到甄逸麵前,雙手呈上信件,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族長,此乃司馬懿手書,請族長一觀。”
甄逸聞言,眼神猛地一凝,伸手接過信件,動作中帶著幾分不自覺地顫抖。
他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展開信紙,一行行遒勁有力的字跡映入眼簾,那是司馬懿的親筆。
甄逸一字一句地閱讀,眉頭緊鎖,臉色愈發陰沉。
片刻之後,他緩緩吐出一口濁氣,仿佛要將心中的煩悶一並排出,目光轉向甄像,聲音低沉地問道:“未得陛下詔令,你安敢歸鄴?”
甄像當即說道:“局勢危急,我不得不急速前來與族長共同商議此事。”
甄逸沉默片刻,之後歎了一口氣,問道:
“我等叛出魏國,魏國還敢用我們嗎?”
甄像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堅定,他挺直腰板,語氣鏗鏘:“當時局勢如此,我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況且,此番若能立下大功,我們中山甄氏,便真的可以做那永鎮冀州的大族了。”
他說著,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仿佛已經看到了甄氏一族在冀州大地上的輝煌。
然而,甄逸卻沒有那麼樂觀,他沉吟片刻,再次問道:“陛下的情況,當真無救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甘,似乎難以接受那個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天子即將隕落的事實。
甄像聞言,神色一黯,點了點頭,聲音低沉:“確實如此,姑母身邊的侍女說了,姑母前去拜見的時候,親眼所見,陛下嘔血又昏迷,麵如金紙,恐怕是時日無多了。”
甄逸聞言,心中一震,眼中閃過一絲難以置信。
那個曾經坐擁天下的少年天子,那個曾讓他中山甄氏一族風光無限的陛下,當真就這樣走到了生命的儘頭?
他不甘心地追問:“甄妃那邊,你可去問過了?”
甄像再次點頭,聲音堅定:“姑母親口所述,不會有假。”
甄逸沉默了,他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過往的種種。
現實如此殘酷,漢國皇帝即將隕落,冀州的局勢也將因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見甄逸遲遲未說話,甄像當即說道:“大漢皇帝若死,冀州漢國保得住?我們現在歸魏,尚有功勞,若是晚了,這個功勞不知要被誰搶走了。”
甄像眼中閃過一絲急切:“我們必須儘快做出決定。若是等到漢國徹底崩塌,我們再想歸魏,恐怕就難了。”
他說著,目光緊緊盯著甄逸,期待著對方的回應。
然而,甄逸卻陷入了深深的猶豫之中
。他明白,歸魏意味著背叛,意味著對漢國皇帝的背叛,對甄妃的背叛,更是對中山甄氏一族信仰的背叛。
但另一方麵,他也清楚,若是不歸魏,等到漢國覆滅,甄氏一族恐怕也難逃厄運。
他站在書房的中央,身影在燭光下顯得有些孤獨,心中充滿了矛盾與掙紮。
書房內,燭光搖曳,甄像與甄逸對峙而立,氣氛緊張得仿佛能聽見空氣的撕裂聲。
甄像的眼神急切而堅定,他緊緊盯著甄逸,試圖說服這位猶豫不決的族長。
“魏軍在牧野大破漢軍,如今朝歌上下人心惶惶,若是魏軍攻破了朝歌,到時候我們的投誠就毫無意義了!”
甄像的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他的話語像是一把銳利的劍,直刺甄逸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