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範成明知道段曉棠並非貪婪之人,“怎麼想的?”
段曉棠“所得財物換成錢帛,給予在役人員衣食補貼。”不能直接提高餉錢,變成赤裸裸的邀買人心,犯忌諱。
“受傷退役者給予優撫,犧牲者撫恤其家人,”關鍵在最後一句,“一切成定例。”
段曉棠曾問過李君璞能不能乾,但李君璞和杜喬聽完後眼神都有些疑惑,不是理解幾句話疑惑,而是對段曉棠本人的。
腦袋拴在褲腰帶上打仗,為的不就是富貴前程,段曉棠竟要主動舍棄富貴。
戰場繳獲三成財物,僧多粥少,分到底層軍士頭上才幾個錢,真正值錢的是將官們那一份。
李家大宅有多少便是靠當年戰場繳獲支撐下來的。
李君璞很清楚,段曉棠提出這個想法出於慈心,但背後的本質依然是邀買人心。
若當做一門生意,就是拿富貴換人心,人心一齊戰事勝利再換前程富貴。
路走的曲折卻穩妥。
大吳對死傷軍士有政策撫恤,但落到實處有多少很難說。將主偶有幫扶卻不能長久支撐下來。
而段曉棠的想法,最關鍵的就是“成例”二字。
對於這個略顯“天真”的想法,李君璞設身處地說道“若在他處絕難施行,但如今可以一試。”
杜喬奇道“為何?”
李君璞“因為曉棠手下兵馬,實際上是河間王世子的私兵。稱得上將官的隻有兩三人,不似他處盤根錯節。比起浮財,他們更在乎軍功。”
而這個意見是唯一能爭取軍功的段曉棠提出,更要重視。
“一時行易,一世行難。戰場繳獲總是有數的,未必能支撐下來。”哪怕上下全部放棄分潤繳獲,僅優撫就是一個龐大的負擔。但若不將優撫納入,軍士必有怨言。
吳越深吸一口氣,鎮定道“定例為何?”
段曉棠“隻是一個模糊的想法,衣食補貼多少先不說。一個受傷的軍士失去大部分勞動能力,需要多少錢財才能重新開始生活。家中男丁去世,他的父母孩子該如何為繼。”
方向有了,缺的是具體細節。
李君璞猜對了,吳越他們不缺錢缺的是軍功,且剛入仕,未曾沾染喝兵血吃兵肉的惡習。
好處顯而易見,為何之前沒人這麼做。
因為世事動蕩人皆短視,隻能拿眼前的好處。
“你們呢?”吳越詢問範成明和莊旭的意見。
範成明沒主意,扭頭看向莊旭。
莊旭態度保留,提出一個折中的意見,“可以一試,若不能成行,再分下去。”
將官團體達成一致意見,段曉棠不拖泥帶水,和三人簡單商量出一個框架後,立刻召集旅帥們討論。
借吳越屋裡的筆墨,寫一張條子,讓範成明著人送到家裡去。
晚上不回家沒個交待肯定會擔心。
李開德等人疑惑,段曉棠找人開會,向來是在營房周圍,甚至隨便找塊空地,何時這般正式到公房。
進了門發現除了原班人馬的十個旅帥,連新近並過來的兩千人馬,亦有三四人過來。
最後將官進來,少有露麵的範成明一反常態坐在上首,一左一右分彆是段曉棠和莊旭。
段曉棠直入正題,“今天找你們來兩件事,第一秋收後我們要出征,第二商量下戰後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