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這一堆,是《空中小姐》的讀者來信。”
“中間這邊,是讀者們寫給《棋王》的信。”
“右邊這一摞,都是寫給這一期其他作家的。”
聽著朱偉的話,王朦、方言等人看著擺在桌上的一疊疊讀者來信,從右到左,堆積得越來越多。
陳曉曼笑道:“雖然《空中小姐》悲劇性的結局,令一部分讀者很不滿意,但總體來說,大多數都非常喜歡《空中小姐》這種幽默風趣的愛情,特彆是來自燕京的讀者,覺得京味十足。”
王朦問:“《棋王》呢?”
“也是好評如潮!”
王扶笑容滿麵,特彆是在界內部,《棋王》深得作家和編輯的喜愛,甚至於《當代》、《華夏青年》等報刊紛紛來電,旁敲側擊地詢問鐘阿城的具體住址,準備登門求稿。
“果然,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方言環顧四周,在周明、呂書友等人身上多看了幾秒。
就見他們一個個臉色尷尬,不情不願地強擠出一絲絲笑容,笑得比哭的還難看。
“這下,咱們《人民》算是在‘尋根’裡迎來了開門紅。”
王朦笑的合不攏嘴,“編輯部接下來再接再勵,多多地挖掘出像《棋王》這樣的尋根!不出意外的話,方主任提出的‘尋根’,將會是未來幾年文壇最新潮最主流的動向!”
“嘩嘩嘩。”
方言帶頭鼓掌,朱偉、陳曉曼等人緊隨其後,掌聲如雷鳴般,響徹全屋。
然而,對於周明、呂書友他們而言,卻像是一個接一個的耳光扇在臉上。
在方小將的第一把火下,《人民》的路線之爭當中,西方派顯然是被壓一頭,落於下風。
“朱偉!”
方言交代朱偉,把讀者來信統統打包,然後隨他挨個給作家們去送信。
朱偉道:“方老師,我一個人去就好了,您就……”
“這不顯出我們的誠意嘛,可以鞏固加深跟作家之間的感情。”
方言道:“順便啊,看看能不能再約篇稿子。”
朱偉眼前頓時一亮,忙把信件捆成一摞摞,裝進了布袋之中,然後跟著方老師出遠門。
串的第一家門,便是雍和宮大街的石鐵生家。
把信送到以後,又聊了聊《觸不可及》的創作,大綱的輪廓漸漸地初見雛形。
緊接著,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
朱偉坐在車裡,“沒想到王碩跟阿城的家就隔了一條長安街,方老師,咱們先送哪家?”
“當然是阿城。”方言道,“王碩的信,讓他自個來編輯部取。”
“啊?”朱偉一驚。
“王碩這個人不能慣著,他就是那種屬驢的,前麵得有胡蘿卜,後麵要有鞭子抽著。”
方言笑了笑,王碩這種已經不是一般的作家,必須出重拳,關進小黑屋裡狠狠地壓榨。
朱偉點點頭,“您說得有道理。”
兩人來到鐘阿城的家,一間小東屋,攏共麵積不到10平米,狹窄逼仄。
門口,擺著一個籃子,裡麵裝著掛麵,邊上還立了塊牌子,“鑰匙和掛麵在老地方”。
鐘阿城從屋裡走了出來,又驚又喜,“方老師,你們怎麼來了!”
“當然是給你送信。”
方言給朱偉遞了個眼神,朱偉會意地從布袋裡取出一捆捆讀者來信。
“嘿呦,這麼多啊!”
鐘阿城嘿然一笑,“我本來以為《棋王》根本沒人看,想不到、想不到……”
方言道:“想不到自己這麼好看。”
鐘阿城說:“也不怕你們笑話我,我就好像那種很笨的女人,突然一個接一個男的來問,‘哎,你好漂亮’,我就忍不住犯嘀咕,‘我真的有那麼漂亮嗎?’”
朱偉道:“漂亮,當然漂亮,不少人都誇你跟石鐵生一樣漂亮。”
“不敢當,這可不敢當,跟石鐵生比,真的是抬舉我了。”
鐘阿城把兩人請進屋裡,桌上擺著還未收拾的茶缸。
方言大為意外,“有人來過?”
“就剛走不久。”
鐘阿城露出無奈的笑容,“這幾天,天天都有這出版社那出版社的編輯來找我約稿,把我家的門檻都快踏破了,想當初我娶媳婦的時候,送親的人都沒那麼多。”
方言追問:“你媳婦和孩子呢?都不在家?”
鐘阿城解釋說,兩人從結婚到有孩子,一直以來,都是異地分居的狀態。
朱偉看著一副隨時要坍塌的屋子,“你為什麼會要這種沒人要的房子?”
“這總比沒有好,沒轍,三十歲之前,我就一直不順,不過自從遇到方老師,總算是時來運轉。”鐘阿城眉飛色舞,說《棋王》一發表,單位就立馬考慮給他分套新房。
方言道:“那就好,那就好。”
“方老師,我們一家三口能夠團聚,都多虧了您。”
鐘阿城激情不已,感激之情,簡直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緊緊地抓著他的手用力搖晃。
方言道:“那就以後多多地給《人民》投稿。”
“這個……這個……”
鐘阿城說隻是一種偶然為之的生存手段,自己是靠手藝混飯吃的,靠手藝吃飯的人絕對不能把自己釘在一個固定的點上,那樣的話,不是累死,就是煩死。
“有那麼多體裁,寫累了,還可以寫彆的嘛,比如電影劇本。”
方言揚起一抹玩味的微笑。
自己買了6個縣的縣長,他一個人可當不過來,不,是兼著那麼多的劇本,一個人可忙不過來。
心裡盤算著把鐘阿城、王碩、餘樺等人一網打儘,今後搞個類似“海馬創作中心”的工作室。
老板娘,自然而然是龔樰。
至於名字嘛,“牛馬”好呢?還是“騾馬”好呢?
…………
第二天,大清早。
方言並沒有去人文社上班,而是帶著龔樰、方燕等人去辦身份證。
在送方燕回學校之前,特意地去了趟王府井大街,給她買雙新的回力鞋。
此時此刻,大街上人來人往,處處可見老外遊客的身影,基本上是拜《舌尖上的中國》所賜。
從王府井南口,到燈市西口一公裡長的街麵上,一共有130家商店,經營日用百貨、家用電器、服裝、鞋帽、書籍等各類商品,還有的店鋪不賣東西,而是提供修理等服務。
擱在以前,很多國營店鋪在下午五六點太陽還沒落山的時候,就已經關門閉店。
最晚,也會在晚上7點半之前停業。
三人來到建國以來的第一座大型百貨零售商店,王府井百貨大樓,商品琳琅滿目,應接不暇。
因為此時依然是計劃|經濟,同一種商品在不同商場的成本價一樣,零售價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