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禕萱的想法是,耶穌去神聖化,給耶穌賦予人性。
為什麼耶穌要拯救世人?因為世人飽受階級壓迫。耶穌的犧牲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人從罪當中解放出來。耶穌是解放者,不是救贖者。基督把人從罪中拯救出來,而解放是拯救的另一種說法。
如此,耶穌便從救世主的形象,轉變為了一個為了人民解放事業而犧牲的革命鬥士形象。
除此之外,黃禕萱還打算讓“行道”重於“正統”,即有正確的行為實行真理比有正確的信仰讚同真理更為重要。
至此,伊斯蘭、天主、新教這幾個在華夏境內基數較大的外來宗教便迎來了一刀改革。
伊斯蘭沒話說,畢竟人家本來就認為耶穌是先知而不是上帝的兒子,新教和天主教也沒話說,這次改革並不觸動教義,所以耶穌在天主和新教內,仍舊是上帝的兒子。耶穌的事跡也沒有被否定,隻不過耶穌的事跡有了新的解釋。
至於“行道”重於“正統”,這個就更沒話說了,開玩笑,華夏內部哪個宗教敢說自己是“正統”?早就被本土化的麵目全非了,這條思想改革反倒是對他們有好處。
而對於佛、道,黃禕萱也打算采用類似的策略。對於佛教,同樣是去神聖化,將佛描繪成參悟真理,擁有大智慧的人,而非“聖”。籠統的說,佛以後就是宗教學,佛教分科中的大哲學家。
道教就更簡單了,本身道教就沒有“神”的概念,隻有“仙人”。人住在山裡,就成為了“仙”。所以,對付道教依舊是去神聖化,並且對道教的各類神仙人物的原型以馬列思想進行解釋。
比如哪吒是反父權,孫悟空是反封建。
對道教產生的“仙人”去神聖化其實還算比較簡單的。最主要還是古代人的想象力不夠,“仙人”一般在古代有兩種能力,一是法力無邊,二是壽命長。
比如孫悟空,它的最直接武力體現就是可以掄的起一根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神兵”,一個筋鬥可以飛十萬八千裡。金箍棒換算為現代單位就是6.75噸,十萬八千裡是km。
而這對於22世紀的人來說,要做到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穿上機甲的戰士可以輕易舉起數噸重的物體,而人類目前向半人馬座α星係發射的“南天門”探測器目前最高時速已經達到了每秒數千千米。
所以,“仙”早就沒有了往日的高不可攀,將其從“仙”逐漸轉換為“人”的思想改革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反對和阻礙。
“不錯,整體的方案雖激進,但還在可接受範圍內。”林少瑾將整個方案仔細看完後,給出了自己中肯的評價。
想在華夏這片土地上對宗教動刀子,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不管是什麼宗教,華夏人民都隻是其淺信徒,很少有虔誠的信徒。
這就比歐美那邊要好太多,你要動宗教,他們是真的會跟你玩命。強如蘇聯也沒辦法解決東正教在其國內的影響。(當初為了消除東正教,蘇聯物理性地消滅了10萬神職人員。)
而在華夏,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宗教的力量能夠威脅到政權。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如此。自商王朝以後,華夏這片土地上,神永遠要給人服務。
共和國過去始終是以“導”的態度對待宗教問題,曆經百來年的引導,現在也是時候做點改變了。
喜歡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