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一位90餘歲的趙氏老翁,由家人攙扶來到縣衙,對汪知縣說:“知縣大人,在下是個瓦匠,以前在山頂修玉女池時,見過一截殘碑,不知是否大人所尋之物。”趙氏老翁把碑的形狀、字跡等,一一告知,說:“當時被人扔進玉女池,望大人差人前往查視。”
汪知縣聽了趙翁的介紹,已知十有**是李斯碑,自然喜不勝喜,也不怕山高路險,便邀前任知縣蔣因陪同赴上山。果然從玉女池中找到一截殘碑,衝洗後,“臣斯臣去昧死請”等字,曆曆在目,確是李斯真跡。於是汪知縣大加慶賀,在山頂造房興宮,於東嶽廟西築起精美的小亭,取名曰“寶斯亭”,以後又改為“讀碑亭”。安入之時,還舉行了隆重的儀式,重賞了趙氏老翁,算來,從失而複得,已有75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過了17個年頭。到了道光12年,東嶽廟因年久失修,西牆在一場暴雨中倒塌,此禍殃及“讀碑亭”,碑亭被砸塌。新任知縣徐宗乾得知,忙差人從瓦礫中找出,將碑移到山下,放置於岱廟道院壁間。
光緒16年,有一小偷,看到人們將此碑視若珍寶,想畢此物定值千金,便在一個風雨之夜將此碑偷走,事發以後,即任知縣毛蜀雲下令全城戒嚴,大索10日,終於在北關的石橋底下發現,重新置於貸廟。真可謂千載碑文能曆世,失而複得不尋常。現在李斯碑存於貸廟東禦座內。我們今天能一飽眼福,目睹此碑,確是三生有幸,遊泰山定要睹此碑,不睹乃一大憾事。
劉傻子教授說:“登臨泰山,百感交集,到底是五嶽之首。不管山海經藏寶圖在不在泰山,這個藏寶圖中一定有泰山的重要位置。”
張洪德教授說:“《山海經.海外南經》中有:‘地之所載,**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天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說的是大地所負載的,包括上下四方之間的萬物,在四海以內,有太陽和月亮照明,有大小星辰經曆,又有春夏秋冬記季節,還有太歲正天時。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神靈造化所生成,故萬物各有不同的形狀,有的夭折而有的長壽,隻有聖明之人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劉傻子教授說:“海外從西南角到東南角的國家地區、山丘河川分彆如下。結胸國在滅蒙鳥的西南麵,那裡的人都長著像雞一樣尖削凸出的胸脯。南山在滅蒙鳥的東南麵。從這座山來的人,把蟲叫做蛇,把蛇叫做魚。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南山在結胸國的東南麵。”
許小玲問:“什麼是比翼鳥與滅蒙鳥?”劉傻子教授說:“比翼鳥在滅蒙鳥的東麵,它作為一種鳥有青色、紅色間雜的羽毛,兩隻鳥的翅膀配合起來才能飛翔。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比翼鳥在南山的東麵。羽民國在滅蒙鳥的東南麵,那裡的人都長著長長的腦袋,全身生滿羽毛。另一種說法認為羽民國在比翼鳥的東南麵,那裡的人都長著一副長長的臉頰。”
王麗君問:“二八神人是一人,還是16人?”沈明貴編輯說:“有叫二八的神人,手臂連在一起,在這曠野中為天帝守夜。這位神人在羽民國的東麵,那裡的人都是狹小的臉頰和赤紅的肩膀,總共有16個人。”
方豔紅說:“畢方鳥是什麼鳥?”劉傻子教授說:“畢方鳥在它的東麵,在青水的西麵,這種鳥長著一副人的麵孔卻是一隻腳。另一種說法認為畢方鳥在二八神人的東麵。”
王麗君說:“讙頭國是什麼?”沈明貴編輯說:“讙頭國在它的南麵,那裡的人都是人的麵孔卻有兩隻翅膀,還長著鳥嘴,正在用它們的鳥嘴捕魚。另一種說法認為讙頭國在畢方鳥的東麵。還有人認為讙頭國就是讙朱國。”
方豔紅問:“厭火國是不是不喜歡火啊?”劉傻子教授說:“不是,厭火國在它的南麵,那裡的人都長著野獸一樣的身子而且是黑色的,火從他們的口中吐出。另一種說法認為厭火國在讙朱國的東麵。”許小玲問:“聽說厭火國與三珠樹、三苗國與三毛國有關。”
張洪德教授說:“三珠樹在厭火國的北麵,生長在赤水岸邊,那裡的樹與普通的柏樹相似,葉子都是珍珠。另一種說法認為那裡的樹像彗星的樣子。三苗國在赤水的東麵,那裡的人是一個跟著一個地行走。另一種說法認為三苗國就是三毛國。臷國在它的東麵,那裡的人都是黃色皮膚,能操持弓箭射死蛇。另一種說法認為盛國在三毛國的東麵。”(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