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夢石、沈聰明、李任惠、於張喜、齊紅霞特警、沈琳特警、紅學家範想林、考古學家張洪德、神話學者夏青、劉媛媛編輯、程萍編輯、林燕子舞蹈家等穿越來到一個島嶼,見到劉夢石教授、高敏所長、王可博士、沈琳特警帶著小聰、小明、小波、黃小燕、羅夢弟等。忽然,聽見程萍編輯大叫一聲老鼠。戴著近視眼鏡的沈聰明說:“這不是老鼠,而是貓子。”劉夢石定睛一看:“這真是老鼠,至於個子,比貓子還大。”
劉傻子他們順著島嶼的山路走,竟然走到了一處懸崖峭壁。沈琳特警說:“左邊有條小路。”他們走上小路,發現是下坡路。不知道走了多久,來到一條小溪,黃平突然捂著靈巧的鼻子說:“好臭啊。”王可觀察,發現裡麵的水中有汙染源,說:“這裡的生態環境遭到汙染,看來,這附近有加工廠沒有防汙染措施,記住方位,到時候通知環境治理部門監督整治。”
忽然,一個山洞中,一群貓子大的老鼠,張牙舞爪地迎著他們衝了出來。王可博士說:“這是老鼠吃了汙染的水源,變異了。”劉媛媛編輯驚叫起來,沈琳特警掏出手槍來,打了一槍,一顆子彈穿透了兩個老鼠的身體,但是,成百上千的老鼠前赴後繼,沈聰明編輯說:“我們往懸崖峭壁那邊跑吧。”說完掉頭就跑。劉夢石說:“跑沒有用的,我們會被這些老鼠逼上絕路。”劉媛媛編輯問:“怎麼辦呢?”
劉傻子教授從空間袋裡掏出火把幾個,他一個個點燃,分彆遞給沈琳、齊紅霞、黃小燕,自己手中舉起一個,順手點燃了身邊的枯草,大火燃燒起來,本來光禿禿的山坡,現在更加光亮了。老鼠怕火,可能是嘗過山火的厲害,成群結隊的老鼠迅速鑽進了路旁的山洞,跑得慢的老鼠,被火燒得“吱吱”叫,讓人聽了耳朵發麻,可謂毛骨悚然。
齊紅霞問:“我們是不是將這洞裡麵的老鼠趕儘殺絕,以絕後患。”沈琳用眼睛看著劉夢石與王可,看他們的態度如何,她已經不那麼衝動了。王可博士說:“現在,這些老鼠也是保護動物,我們不能夠輕易殺戮。治標要治本,我們關鍵是對化工廠之類的企業進行整頓,防止汙染源。這些變異的老鼠也會恢複它們的本來麵目。”
劉夢石說:“還有一種放射鼠,是受核輻射汙染的老鼠,有關專家指出,“放射鼠”在黑夜裡,它的全身會發出閃亮的熒光。在黑夜裡,全身會發出閃亮的熒光。有人擔心,核輻射可能使老鼠產生變異,將來產生一個全新的鼠種——“食人巨鼠”。
王可博士說,據傳,上世紀90年代,一支科學考察小組進入切爾諾貝利時,曾遭遇一群巨鼠襲擊,隻有一人生還。最後,人們用武器將一些巨鼠群消滅了。
科普作家李任惠說,熒光鼠是一種能夠產生綠色熒光的老鼠。綠色熒光蛋白基因導入到鼠的基因組中,在鼠體內表達產生熒光蛋白,該蛋白在紫色光照射下產生綠色熒光。使得老鼠在紫色光照射下整個身體會產生綠色熒光,在黑暗的環境中顯得眩目耀眼。
劉夢石說,老鼠是哺乳動物,大約有500餘種,已存在上億年曆史。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田鼠、冠鼠、倉鼠、竹鼠等。家鼠與人類關係密切,屬於有害動物,經常遭受人類打擊。故鼠字頭頂者一個“臼”,意為“屢遭打擊,總是擊而不破,打而不儘”。
王可博士說,老鼠可以分成幾個亞科,其中多數成員屬於鼠亞科。鼠科中鼠屬的黑家鼠、褐家鼠和小鼠屬的小家鼠隨著人類到達了世界各地,是最成功最常見的哺乳動物,一般視為害獸,也被培養出白化品種供醫藥試驗用。除了人為擴散的種類外,鼠科的自然分布則隻限於舊大陸,其中有不少種類分布局限,也有一些種類瀕於滅絕或者已經滅絕。體型最小的齧齒類之一,尾部具纏繞性,可以在禾草上攀爬,又稱舊大陸禾鼠,與新大陸倉鼠類真正的禾鼠相對應。
程萍編輯問:“老鼠的生態環境有什麼要求嗎?”王可博士說:“鼠科成員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形態和習性都比較多樣化。典型的鼠科成員形態和習性與家鼠類似,但也有些則有較大區彆,如澳洲的澳洲水鼠體型較大,體重可達一公斤,半水棲性,以魚和其它水生動物為食。澳洲的竄鼠,為雙足跳躍行動,主要生活於荒漠地帶,類似美洲的更格盧鼠;非洲的刺鼠、琉球群島的琉球刺鼠和從睡鼠亞科移入的刺睡鼠等,身上的毛成為了有保護作用的棘刺,還有不少種類適應樹棲生活。”
林燕子舞蹈家問:“樹棲老鼠有什麼特征嗎?”王可博士說:“樹棲的老鼠可以在樹上生存。睡鼠科分成分布於歐亞大陸的睡鼠亞科和分布於非洲的筆尾睡鼠亞科。睡鼠科成員有蓬鬆多毛的尾巴,外形酷似肥胖的鬆鼠,體型多比較小,樹棲性,食植物,偶爾吃動物性食物。溫帶地區的睡鼠夏天在樹上築巢,冬天主要在貼近地麵的樹洞中冬眠,也利用穴兔遺棄的洞穴,冬眠前將身體吃得很胖。睡鼠科基本上是夜行性動物,但是生活在比較陰暗的熱帶雨林中的筆尾睡鼠白天也出來活動。”
沈聰明問:“還有一種老鼠在沙漠上生活,有什麼特征呢?”王可博士說:“荒漠睡鼠科僅荒漠睡鼠一種,分布於哈薩克斯坦東南部的荒漠地區。荒漠睡鼠的外形和習性均和睡鼠不同,尾部的毛短,用後肢跳躍,主要食昆蟲,也食植物,在沙漠上挖洞居住,並在洞中儲存食物。”
科普作家李任惠說:“老鼠和人都是哺乳動物,老鼠繁殖周期快,成本低。老鼠,特彆是白老鼠,具備和人類很相似的器官以及基因。老鼠體積小,所以藥物或現象在它的身上可以比較快的顯示出來,另外,用白老鼠是因為白老鼠都是純係的,相當於人類近親交配生出來的兒子得了白化病,純係的老鼠作出來得實驗平行性好。”
劉傻子說,我曾經聽人說過一個關於將老鼠當寵物養的故事——
一個青年男子,將老鼠當做寵物養。他的父母開始感到十分的震驚,因為,他的父母覺得老鼠身上細菌比其他寵物要多一些的,並且老鼠也不是十分討喜的動物。最終,這男青年說服父母,養了一隻寵物老鼠,每天定時給老鼠喂食,按時帶它出去遛彎,就好像帶著自己的一個好朋友一樣。五年時間彈指一揮間,老鼠一直都陪伴在男子身邊。當然,鄰居們普遍感到驚訝與恐懼,因為這隻老鼠已經完全沒有了老鼠的樣子,看上去足足有50斤重,龐大的身軀,能夠嚇跑貓子。人們議論紛紛,體型如此大的老鼠真像是怪物一樣,著實少見。老鼠如果放在多年以前,基本上都會被歸入“四害”格殺勿論。想不到今天,居然有人講老鼠當做寵物養。
王可博士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鼠類的數量也開始不斷減少。比如小時候比較常見的社鼠,在今天已經被歸類到了國家三級保護動物的行列,如果隨意殺害的話,也是要遭到法律的製裁。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社鼠隸屬於鼠科、白腹鼠屬,在亞洲地區是一種分布範圍比較廣的鼠類。比如緬甸、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都有社鼠繁衍生息。我們國家更是社鼠的模式產地,比如兩廣地區、雲南省、河北、山西、陝西等十幾個省份都有野生社鼠活躍。
劉夢石教授說,我從小熟悉老鼠,我住的地方,晚上就有老鼠三更半夜打架。有時,老鼠從屋頂上掉下來,時而掉在我睡覺的床上,時而掉在我的頭上。但是,我不害怕老鼠。記得我在鄉下外婆家裡居住的時候,我在放米的大米缸上安了一塊活動木板,老鼠走上去,就掉到米缸裡。我呢,毫不留情地點火將老鼠燒死。我對老鼠談不上厭惡,也談不上喜歡,但是,都是老鼠糧食吃,要打死老鼠,我就毫不留情了。有句俗話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考古專家張洪德說,科學家在安徽省附近考古發現,人類還沒出現以前,老鼠就在地球上生活了4700多萬年,可說老鼠是活化石。據生物學家推測,如果有全球性災難致使生物大量滅絕,鼠將會是哺乳類最後滅絕的生物。《自然》雜誌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老鼠的基因多樣性還遠遠沒有被人類完全發掘。科研人員比較了15種老鼠的基因序列,其中有4種是從野外抓到的老鼠的後代,另外11種是實驗室長年使用的“傳統”品係。令研究者們驚訝的是,實驗室裡常用的那11種老鼠,竟然大部分來自西歐同樣的祖先。在它們身上,很少找到來自中亞、東南亞或是島國日本的老鼠的基因。科學家指出,這說明在自然界,老鼠的基因多樣性仍然十分豐富,這為科學家們生產更多品係的實驗用老鼠提供了巨大的潛力。所以老鼠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