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聰明懂事的小承乾
前文講過,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是我國曆代君王中一對難得的恩愛夫妻,他們少年伉儷、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相敬如賓。
長孫皇後在18歲時,為太宗生下第一個兒子李承乾,接著又先後生下李泰和李治兩個兒子。
老大李承乾比老二李泰大一歲,比老三李治大九歲,因出生在承乾殿,被爺爺李淵賜名李承乾。
當時的李淵曾動過廢掉太子李建成、改立李世民的念頭,把“承乾”做為孫子的名字,也隱含有將來讓李世民這一脈承繼乾坤的用意。
後來,時任秦王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一箭射死了大哥李建成,他麾下大將尉遲敬德則殺掉了李元吉。李淵在連失二子的傷心無奈中改立李世民為太子,自己隱退做了太上皇,李世民則於武德九年(626年)即位稱帝。
這段史實的全過程在《資治通鑒》中有著詳實記載,並未刻意隱瞞。
作為父親的李世民,自然不願讓兄弟相殘的人倫悲劇再次上演。因此,即位不久就將年僅八歲的李承乾立為太子,按照明君標準,為他精選老師悉心培養。
年幼的李承乾在嚴父慈母的諄諄教誨下,表現的既聰穎好學又善良懂事,深得太宗夫婦和朝中大臣嘉許。
從貞觀四年(630年)起,太宗開始有意培養鍛煉李承乾的理政能力,時常讓尚書省挑些“老大難”的事務交給李承乾,沒想到十來歲的小承乾竟處置的有模有樣。
一次,太宗讓他寫篇治國理政方麵的文章。他很快寫完交給太宗,太宗看後大喜,拿著小承乾的文章在群臣麵前得意顯擺,那模樣像極了兒子考試得了滿分到處炫耀的父親。
李承乾從小身體虛弱且經常生病,在那個醫療條件有限的年代,雖貴為太子,得了重病除去喝藥基本也隻能生扛。愛子心切的太宗不忍心看兒子遭罪,經常讓高僧為小承乾念經祈福。
貞觀九年(635年)五月,高祖李淵病逝。李世民依製為父親守喪,詔令太子監國,軍政大事一並交由李承乾處理。在一個多月的守喪期間,李承乾乾得異常出色,沒讓太宗分過半點心。之後,但凡太宗巡幸外地,都會讓李承乾坐鎮長安,暫管國事。
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在太宗百年以後,李承乾定會接任,成為大唐另一位明君。但天有不測風雲,發生在貞觀十年(636年)以來的兩件大事,讓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的李承乾徹底改變了模樣。
【02】一味苛責要求,讓青春期的李承乾變得叛逆
貞觀十年(641年)六月,長孫皇後病逝,享年36歲。長孫皇後的死,對太宗和李承乾來說都是個沉重打擊。
此時的李承乾已經年滿17歲,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痛失愛妻的太宗雖然在大事上仍能從諫如流,但沒了長孫皇後的婉勸,脾氣日漸嚴厲,對待成年的太子更像是接見大臣,不再把他當成年幼時的乖寶寶。而李承乾在又一次身染重疾後,留下了跛腳的後遺症。
從小養尊處優的他,麵對不再慈祥的父親,行動不便的雙腳,失去母親的嗬護與關愛,像是突然從天堂淪落到人間,以往溫情的世界忽然變得冰冷,讓原本聽話懂事的他變得日漸叛逆起來。
而太宗安排在李承乾身邊的那些屬官,沒人關心他內心的變化,隻知一味挑刺兒、找茬兒,他稍有不從,他們就會向太宗打小報告,引來太宗一頓斥責,讓他倍感厭煩。
為了擺脫煩惱,他不再喜歡端坐深宮,與那些麵容嚴肅的官員逗悶,身上遊牧民族的基因開始蘇醒。
不知從哪天起,他瘋狂迷戀上了畋獵,深深陶醉於縱馬馳騁、彎弓放箭中不可自拔。似乎隻有這樣,才能發泄他心中的苦悶。
麵對突然變性的兒子,那個指揮作戰用兵如神、治國理政遊刃有餘的太宗,竟然表現的束手無措,隻是下令讓東宮屬官更加嚴格的約束太子。
貞觀十三年(639年)十一月,右庶子張玄素勸諫太子不要因畋獵而耽誤學業,太子不聽(注左、右庶子均為太子屬官)。
貞觀十四年(640年)十二月,太宗得知張玄素在東宮能夠認真履職,數次規勸太子,將他晉升為青光祿大夫,兼任東宮左庶子。
這無疑給眾多東宮屬官釋放了一個鮮明信號,對太子越是嚴苛、越是勇於勸諫,就越有可能升官。當了榜樣的張玄素,積極性被徹底調動起來!
太子有次在宮中敲鼓,張玄素聽到鼓聲跑了過來,苦口婆心勸太子不要這樣,太子被他纏磨的無處可躲,隻得當著他的麵把鼓砸爛。
太子有段時間沒出來接見屬官,張玄素又來勸諫“朝廷選拔賢良輔佐您,您卻動輒月餘不見我們,我們又怎能發揮作用!再說深宮之中隻有女人,不知在您身邊可有像樊姬那樣的嬪妃勸您向善(樊姬是楚莊王之妻,以善於勸諫聞名於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太子聽了這暗帶譏諷的話,恨不得狠狠抽張玄素個耳光,又怎肯接受他的勸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