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八年(7101novel.com年)正月,宋璟、蘇頲因推行新幣,得罪了權臣被免去相位,宋璟以宰相待遇退休,蘇頲出任禮部尚書。
京兆尹源乾曜、並州長史張嘉貞接替了他們。
源乾曜曾與姚崇同時為相,屬謹小慎微型人格,講傳統、重操守、脾氣好,施政較為寬和。他這種人一般不會做什麼壞事,但也提不出多麼高明的見解。
再次稱相,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奏請玄宗把自己在長安任職的兩個兒子,外調他地赴任。
可彆小看這一做法,當時的長安在地位上比現在的北京還強,既是大唐國都,更是令萬邦景仰的國際化大都市。不知有多少人千方百計的托門路想要調入朝中,而一旦達成所願,沒有誰願意再離開這繁華所在。源乾曜能這麼做,至少證明他不徇私情。
玄宗大大褒獎了源乾曜這種至公無私的精神,還下詔讓文武百官學習效仿。有百餘名官員在他的感召下,主動申請調往外地。
張嘉貞的成長經曆與源乾曜不同,他做過監察禦史、兵部員外郎,還長期在地方主政,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戰略眼光。
開元五年(717年),他在並州長史任上,針對降唐的突厥九姓散居於太原以北,一旦反叛會嚴重危及京畿安全這一現實,主動奏請玄宗於並州境內屯駐重兵鎮守,以備不虞。
玄宗采納了他的意見,專門成立天兵軍,編製八萬人,讓張嘉貞出任首任大使。
開元六年(718年),玄宗又把橫野軍從蔚州遷往山北,屯兵三萬,用以監視和保護歸附大唐的突厥各部。同時讓拔曳固、同羅、霫、回紇四大部落酋長分彆擔任前、後、左、右討擊使,統歸天兵軍節度。有事作戰,無事放牧。
與源乾曜的執政風格相比,他執法極為嚴格,為人又剛愎自用,有股不怒自威的氣勢,部眾對他敬畏有加。
擔任宰相後,他重用中書舍人苗延嗣、呂太一,考功員外郎員嘉靜以及殿中監崔訓四人,時常與他們商議政事。這四人在張嘉貞的加持下,頗有點牛哄哄的樣子,時人戲稱他們“令公四俊”,用現代語境來表達,就是“張宰相的四大乾將”。
聯想到前兩任宰相姚崇與盧懷慎、宋璟與蘇珽,可以大致看出玄宗配備宰相班子的思路,通常是一個作風強勢、一個較為柔和,這樣搭配起來既不容易鬨矛盾,還可以互相製衡。源乾曜與張嘉貞的搭檔,也是出於同一思路。
開元五年,後突厥可汗默啜意外被殺,許多部落因此脫離後突厥歸順大唐。隨著年輕英武的毗伽可汗繼任,這些部落又開始首鼠兩端起來,一些部落相繼叛唐,重新依附後突厥。
仆固、跌兩個部落散居在中受降城(今內蒙包頭一帶)附近,朔方大使王晙擔心他們勾結後突厥作亂。在奏請玄宗獲準後,以宴請為名,將兩個部落的酋長誘騙進城一舉殺掉,又出兵剿滅了毫無防範的部落民眾。
消息一經散播,拔曳固、同羅各部疑懼萬分,擔心遭到與他們一樣的下場。時任天兵軍節度使張說,僅帶二十騎前往安撫。為了體現誠意,他甘冒風險與部落民眾住在一起。
副使李憲派使者勸止,張說告訴使者“我的肉不是黃羊肉,不怕人吃;我的血也不是野馬血,不怕人刺。危難時刻,才是我儘忠之時。”
張說的從容與鎮定感化了各部,人心逐漸安定下來,恢複了原有秩序,危機由此化解。
張說自開元初年與姚崇爭權敗下陣來,貶為相州刺史。張嘉貞入朝為相,玄宗考慮他曾做過兵部侍郎,且能力出眾,讓他接替張嘉貞做了天兵軍第二任節度使,這次因功再次進入玄宗視野。
開元九年(721年)正月,監察禦史宇文融因土地兼並加劇,人口流失嚴重,影響了各地稅收,提議開展全國人口、農田大普查,把流失戶口與農田重新檢錄在冊,作為今後國家征收賦稅的依據。宰相源乾曜一向欣賞宇文融他的才乾,同意並呈報了他的意見。
二月份,朝廷頒詔通告各地“州縣逃亡戶口,準許百天內根據個人情況,或者歸附原籍,或者編入當地戶籍。過期不至者,全部發配邊疆。有敢於包庇隱瞞的,一並治罪。”
為了督導各地抓好落實,朝廷成立專班,由宇文融帶隊,前往巡察逃亡戶口及沒有登記在冊的農田。宇文融對待工作極其負責,短短時間內就取得了顯著成效,玄宗升任他為兵部員外郎兼侍禦史。
受到激勵的宇文融趁熱打鐵,奏請設置十名勸農判官兼禦史,分頭巡行天下。凡新編入籍的寄居戶,可免六年賦稅。
這項政策從設計本原上講,同推行新幣一樣是件好事。但往下一落,就念成了歪經。十名勸農使貪圖政績,攀比著苛求地方;而州縣為了迎合他們,一味煩勞百姓。
陽翟(今河南禹州境)縣尉皇甫憬上疏講了幾句實話,玄宗不聽,把他貶到了偏遠的盈川(今浙江衢縣東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有了皇甫憬的負麵效應,州縣官員更加變本變厲。為免遭問責保住官帽,他們不惜虛報數字,把原本在籍的戶口也當成新入籍的上報。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全國戶口、農田數量一下增加了八十餘萬。
這項政策很快波及到了邊境的一些羈縻州府,那裡常住民多為歸附不久的草原部落,官員們執行起來尤為苛刻。
蘭池州(今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境)胡人康待賓不堪忍受盤剝,挑動突厥各部造反。接連攻陷六胡州,擁兵七萬,進逼夏州(今陝西靖邊西北)。
所謂“六胡州”,是大唐在靈州、夏州南境所設六州,用以安置突厥降戶。
四月份,玄宗詔令太仆卿王毛仲為朔方道防禦討擊大使,會同王晙、張說征討康待賓。
叛軍又暗中與黨項勾連,合力攻破銀城(今陝西神木縣境)、連穀(今陝西神木縣北),占據了那裡的糧倉。
張說率萬餘軍隊自合河關(今山西興縣西北)出發,趁叛軍不備猛然發起進攻,大敗叛軍,乘勝追至駱駝堰(陝西神木西北)。黨項人臨陣倒戈,轉頭攻向叛軍,叛軍潰散,向西遁入鐵建山(今陰山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