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音讀”綽“),生年不詳,瓜州常樂人(今甘肅酒泉瓜州縣)。少時加入軍旅,長期鎮守大唐西疆。因驍勇善戰、精通騎射,與河西、隴右節度大使郭運知並稱“王、郭”,為敵虜所懼。
郭知運也是瓜州人,與王君?同鄉,是王君?的直接領導。除了作戰勇猛,他還頗有雅興,在當地搜集了一批散失的西域曲譜進獻玄宗,最出名的當屬《涼州曲》。
玄宗是文藝發燒友,知道這批曲譜的彌足珍貴,專門交代教坊樂工將其譯成大唐音樂,並配上新的歌詞。許多著名詩人爭相為之填詞,其中尤以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以及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臣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最為有名,《涼州曲》也因此得以風行天下。
開元九年(721年)十月,郭知運病故,副大使王君?順利轉正,接替郭知運做了河西、隴右節度使,並兼任涼州都督。
河西、隴右的管轄範圍涵蓋今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地,防禦對象主要針對吐蕃。
吐蕃王朝是與大唐糾葛時間最長的政權,兩國之間時戰時和、亦敵亦友。在大唐近三百年的曆史中先後滅國無數,卻始終無法徹底征服吐蕃。名義上吐蕃向大唐稱臣納貢,實際上每每趁著大唐內部生亂,蠶食侵吞大唐領土。
從玄宗繼位至開元十四年(726年)間,大唐對吐蕃采取總體防禦、局部反擊的策略,在邊境上相繼爆發了三次規模較大的衝突。
開元二年(714年),名將薛訥在大來穀一役中完勝吐蕃,斬獲數萬人;開元五年(717年),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在九曲大勝吐蕃,繳獲大量牛馬;開元十年(722年),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精銳,遠赴小勃律擊敗吐蕃,斬殺萬餘人。
三次衝突,大唐均占較大優勢,吐蕃多次遣使講和,但強悍的他們顯然並不服氣,在求和公文中以平等國自居,且言辭傲慢無禮。好麵子的玄宗很惱火,一直想再狠狠教訓他們一下,直到打服為止。
開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玄宗參加完封禪大典返回朝廷,就此事與眾位宰相商議。張說持反對意見,認為近十多年來唐吐戰火連綿,西境各州疲憊不堪,表麵上勝多敗少,實際上所失遠遠大於所得。既然吐蕃有求和想法,不如準許他們臣服,使邊境百姓得以安寧。
玄宗對張說的意見未置可否,隻下詔把王君?從前方叫來,說是征求一下他的意見再定。
張說退出,歎惜著對源乾曜說“君?有勇無謀,看問題隻顧眼前,經常想挑動戰爭來換取功名利祿。如果兩國議和,他又到哪裡立功。你看吧,我的意見皇上肯定不會采納。”
等到王君?入朝,果然竭力懇請玄宗進擊吐蕃。
開元十四年(726年)冬,吐蕃大將悉諾邏進犯大鬥穀(今甘肅張掖民樂縣東南扁都口),在甘州境內(今張掖西北)擄掠一番揚長而去。
王君?沒有選擇與之正麵交鋒,而是率兵在他們身後尾隨。恰逢天降大雪,吐蕃軍中凍死凍傷不少,從積石山(甘肅永靖縣西南)向西歸國。
王君?分出一部兵力,提前繞路進入吐蕃境內,沿吐蕃撤軍方向一路縱火焚燒沿途野草。吐蕃走到大非川(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休整,因野草全被焚毀,馬匹餓死大半。
王君?與秦州都督張景順追擊,踏著堅冰渡過青海湖,悉諾邏主力早已遠去,隻剩下拖拉輜重的後勤人員。王君?指揮軍隊發起進攻,繳獲牛羊萬餘頭(隻),凱旋班師。
玄宗大為喜悅,升任王君?左羽林大將軍,還頒賜王君?的父親王壽一個少府監的頭銜。
受到此戰激勵,玄宗對於邊境戰事更為上心。
說實話,這仗打的有些取巧,且未對吐蕃實力造成任何影響,反讓吐蕃將領懷恨在心。
開元十五年(727年)九月,吐蕃趁著秋高馬肥之際,在大將悉諾邏、莽布支率領下卷土重來。
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由悉諾邏指揮,直取瓜州(今甘肅酒泉市轄縣);一路在莽布支的帶領下,進攻常樂(古縣名,今瓜州東南)。
為什麼這樣做呢?
王君?的家鄉在常樂,他父親王壽住在瓜州。這次進軍,明顯就是衝著王君?來的。
重鎮瓜州很快陷落,悉諾邏生擒了刺史田元獻及王君?的父親王壽,打發城中僧侶前往涼州(甘肅武威)報信,並給王君?捎去一句話“將軍不是一向自詡忠勇嗎,何不放馬前來,決一死戰。”挑釁意味十足!
王君?登上城樓,遙望西方淚流不止,竟然不敢出兵迎戰。
瓜州失守,小小常樂縣卻在縣令賈師順的帶領下據城死戰,頂住了兵力占優的吐蕃。悉諾邏率軍趕來與莽布支合兵一處,接連猛攻十多天,常樂縣仍自巋然不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悉諾邏派人勸降,遭賈師順拒絕。無奈之下,吐蕃軍隊一把火燒了瓜州城,怏怏而去。
賈師順一戰成名,因功升任沙州刺史。至於王君?,不僅丟了老爸,還丟了大臉。由於國土未失,倒也沒受什麼指責。
王君?早年寒微時,曾因工作需要,在歸附大唐、散居甘涼之間的回紇、契苾、思結、渾四個部落間遊走斡旋,遭到他們的輕視與嘲諷。等到王君?事業有成,搖身做了河西節度使,便開始挾私報複,一味盤剝苛求他們。
四個部落深以為恥,秘密派人到朝廷告發。王君?聽說了,通過驛站係統搶先一步奏告玄宗“四部不聽指揮,有叛亂意向!”
玄宗讓宦官前來查問,一方麵,宦官也是朝廷官員,立場上更傾向王君?;另一方麵,王君?既然誣告四部,必然會花錢買通宦官。一來二去,也就徹底坐實了四部造反的罪名。
玄宗一紙詔令,把四大部落酋長全部流放到偏遠的嶺南。回紇酋長承宗連羞帶恨,加上水土不服,竟一病不起客死他鄉。
消息傳回,承宗的侄子護輸痛哭不止,咬牙發誓要替叔父報仇雪恨。隨即暗中糾集黨羽,時刻關注王君?動向。
開元十五年(727年)閏九月,吐蕃讚普(國王)派一隊使者繞路拜訪後突厥,王君?親率數十名精銳前往肅州(今甘肅酒泉)攔截。護輸收到線人報告,立即帶領部眾於沿途設伏等候。
王君?順利完成阻擊任務,興高采烈的打道回府。路經甘州(今甘肅張掖)以南鞏筆驛時,突然伏兵四起,回紇騎兵呐喊著衝殺而至。猝不及防下,唐軍旗手中箭,軍旗落入回紇手中。
判官宋貞被殺,護輸剜出他的心臟,痛罵著說“我讓你再出餿主意。”
王君?臨危不亂,與數十部眾結成防禦隊形,拚力死戰。從上午一直打到黃昏,終因寡不敵眾,左右將士紛紛戰死。護輸縱馬向前,瞪視著渾身是血,已經失去戰鬥能力的王君?,狠狠一刀將他砍落馬下。
殺死了大唐節度使,顯然不能再回部落居住了,護輸讓人載著王君?屍體投奔吐蕃。涼州唐軍聞訊趕到,護輸把屍體扔掉急馳逃離。
玄宗痛惜之下,追贈王君?為特進、荊州大都督,賜靈車送其屍體返回長安,隆重安葬於京城以東。喪事由朝廷操辦,令前宰相張說撰寫悼念文章,玄宗親自書寫於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