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上任未滿一年,就誅滅了抗旨作亂的涇原留後劉文喜。行事之乾脆,態度之果決,一掃代宗時期的姑息與遷就,讓朝野內外為之震動!
劉文喜的死,引起淄青李正己、魏博田悅和山南東道梁崇義的高度警覺,令他們坐臥難安。
近些年,隨著成德李寶臣、魏博田承嗣先後病故,年齡最大的李正己,已儼然成為北方五大刺頭藩鎮中的帶頭大哥。
他通過各種方式刺探德宗對待藩鎮的態度,得出朝廷即將收拾他們的結論。由於盧龍朱滔暫時倒向朝廷,成德李寶臣剛死其位置還無人接替,他便不斷挑唆梁崇義、田悅與朝廷對抗,以便他在幕後上下其手。
建中二年(781年)三月,有個叫郭昔的流放犯跑到朝廷,舉報梁崇義圖謀不軌。梁崇義聽說後立即上表請罪,德宗為了以示信任,把郭昔痛打了一頓流放遠方,並派金部員外郎李舟專程前往襄州(湖北襄陽),安撫梁崇義。
按理說,雙方該有的態度都有了,李舟代表德宗講幾句場麵話,梁崇義拿出誠意叩拜謝恩,此事也就到此了結!可誰知李舟之前的一段特殊經曆,引起了梁崇義的極度反感。
李舟曾在涇州劉文喜叛亂時,被德宗派去傳達旨令,劉文喜將他囚禁起來不予理睬,結果沒多久就被部下劉海賓所殺。
李舟被囚與劉文喜被殺,本身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各地藩鎮卻紛紛傳言,說什麼李舟有覆城殺將的特殊本領!
李舟究竟有沒有神功誰也不清楚,但梁崇義卻認為在此種敏感情境下,朝廷派李舟這個有爭議的人前來傳旨非常不妥當,死活不肯讓李舟進城,並態度強硬的讓朝廷換個人來,理由是李舟容易讓軍中產生負麵聯想,從而引發內部混亂。
這理由找的實在牽強,甚至有些無理取鬨的成分。按德宗以往脾氣,應當是立即予以駁斥的。
但此時恰逢魏博、淄青兩鎮,因朝廷拒絕讓成德節度使李寶臣之子李惟嶽繼任節度使一職,與朝廷鬨得正不可開交,隨時都有開戰的可能。
為了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德宗隻得先忍下來穩住梁崇義。不僅痛快答應把使者換成禦史張著,還特地加封梁崇義為同平章事(軍功宰相),賜其免死鐵券,並將他的親信副將藺杲提升為鄧州刺史(河南鄧州)。
這番做法表麵上看,對梁崇義已經仁至義儘。隻是直接提任梁崇義的副將到鄧州當刺史,似有製造矛盾的嫌疑。
回過頭來分析,朝廷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在逼迫梁崇義做出選擇。要麼接受朝廷同平章的任命,痛痛快快回到朝廷混個閒差,我換個聽話的節度使,山南東道從此重歸中央;要麼你就造反,我出動大軍消滅了你。
反正不管怎麼選,陷入兩難之地的都是你,而受益的卻總是我。
德宗這一策略看似挺高明,其實也很不地道,他隻看重解決眼前這點危機,根本沒有去做長遠打算。特彆是沒看準李希烈的為人,直接導致梁崇義被殺後,事態不但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第二位使者張著抵達襄陽,梁崇義卻表現的更為不安。
他想起了他的前任節度使兼恩公來瑱,當初為國家立了那麼大的功勞、自身又有那麼高的聲望與本領,不還是因為得罪了宦官程元振,被朝廷以升職為名召回京城,隨便安了個罪名滿門抄斬嗎!
與來公相比,他梁崇義算個什麼!沒背景沒關係沒資曆,還屢次不聽朝廷征召,這次又逼著德宗更換使者,一旦入朝那還不得新賬老賬一齊算,弄個闔族俱滅!
他越想越怕,索性把軍隊拉出城外列好陣勢,去見一個身無寸鐵又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張著。
戰陣前,這位力能舒鐵卷鉤的強悍猛將,竟在眾目睽睽之下對著張著像個孩子似得嚎啕大哭。
也許梁崇義是真的不想與朝廷作對,但形勢如此他又能怎樣!張著看在眼裡,內心百感交集。他沒敢多說一句話,隻是安靜的看著。誰知道痛哭流涕的梁崇義,會不會大發神經殺了他!此地不宜久留,待梁崇義情緒稍稍平穩,張著拱手告彆,即刻打道回府!
返歸朝廷,張著直接向德宗複命,梁崇義拒不奉旨!
被朝廷提拔為鄧州刺史的藺杲也沒敢接旨,連夜騎馬趕赴襄州,當麵向梁崇義解釋謝罪!
這下徹底把德宗激怒了,你梁崇義既然不識好歹,那就彆怪我不客氣了!
於是加封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為南平郡王,率軍征討梁崇義!
楊炎勸諫說“希烈是李忠臣的養子,李忠臣對他寵信無比,他卻驅逐李忠臣搶班奪權,其陰狠寡恩、無情無義由此可見一斑。如果派他征討,一旦取勝勢必會對朝廷反目,到那時我們還如何製止!”
楊炎的態度相當倨傲,讓德宗非常不滿,沒有采納他的意見。
李希烈此人前文有過交代,確如楊炎評價那般陰狠無情。他向德宗表態,請求征討梁崇義,並不是他有多麼忠心,而是看中了梁崇義的地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想當初汴宋留後李靈曜起兵,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借助平叛之機接連搶奪了五個州,成為大唐實力最強的藩鎮。
淮西與山南東道相接,如果能把梁崇義拿下,他就可以向南控扼江淮水路要衝,把來自富庶之地的財稅全部據為己有;向北威逼東都洛陽,伺機聯合河朔三鎮奪占洛陽,再揮師西進攻下長安,說不定這大唐天下就歸他所有!
梁崇義的實力在北方五鎮中雖然相對較弱,但也絕非劉文喜可比,劉文喜不過是涇州留後,而梁崇義卻是朝廷正式任命的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