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愛因斯坦才能在物理學界有如此高的地位,按照朗道對物理學家的排名,t0級彆隻有一個,牛頓;
t0.5也隻有一個,即愛因斯坦。
玻爾、海森堡、狄拉克這些響當當的大神隻能排在t1。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愛因斯坦的研究工作比大多數科學家更孤獨。
好在無論彆人多麼懷疑,他總是堅信自己。
愛因斯坦並非冥頑不化,到了10月份,他終於放棄了以前的錯誤觀點,把目光由物理方案轉向相對更多地依靠數學方案,即運用黎曼和裡奇張量。
此前李諭來柏林與愛因斯坦見麵時,就給他提過這個問題。
但愛因斯坦對黎曼數學的研究沒有持續下去,此時的他終於發現由黎曼數學可以產生廣義協變的引力場方程。
然後,愛因斯坦的重心就轉變為找到廣義協變方程這一數學目標。
怎麼說哪,數學又成了希爾伯特最擅長的。
接近1915年尾聲時,李諭才收到愛因斯坦的兩封信,第一封信中愛因斯坦說:“對之前理論的信任完全消失之後,我清楚地看到,隻有通過廣義協變理論,也就是與黎曼協變量結合,才可能找到令人滿意的解答。很遺憾我沒能在去年就堅持你給我說的。”
確定方向後,愛因斯坦花了四個多星期瘋狂推演,擺弄一大堆張量和方程,不斷修正和翻新。而且每周他都會在普魯士科學院進行演講,並於演講的過程中繼續自己的計算。
大概在11月4日時,他的方程仍然不是廣義協變的。
——要達到這一步還需要三個星期。
11月11日,愛因斯坦提交了第二篇論文。
他在其中使用了裡奇張量,指定了新的坐標條件,使得方程似乎具有廣義協變性。但事實表明,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愛因斯坦距離最終答案隻有一步之遙,卻始終邁不過去。
這種感覺估計很多人都有所體會。
無奈之下,愛因斯坦隻能再次把論文寄給希爾伯特,雖然知道兩人目前屬於“競爭對手”,但被封鎖的德國短期也聯絡不上外頭的人。
“倘若我目前的修改是合理的,那麼在物質構成方麵,引力必定起著基礎性作用,”愛因斯坦頗為無奈地說,“但這將使我的工作更加困難!”
——引力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力之一,也是最神秘的力,到李諭穿越前,仍充滿未知之謎,比如那個令無數物理學家魂牽夢繞卻始終未能發現的“引力子”。
誰要是能發現它,肯定當年就能拿諾獎……
希爾伯特的回信卻令愛因斯坦十分坐立不安,因為他在信中說:“我正準備就你提出的重大問題,給出一種公理化的解決方案。”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