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百裡說:“陸軍軍官學校。”
李諭說:“百裡與東京的同學校友還有聯絡嗎?”
孫說:“我認為這條鐵路可以選擇從連雲港出發,經徐州與津浦鐵路相接後,繼續向西與京漢鐵路相接,再繼續向西一直通往蘭州。”
自己僅僅是初學者,就和他打得有來有回,要不是蔣百裡有心讓著,梁啟超一定是輸得最多的。
李諭說:“北方一直缺少一條大動脈,黃河沒有航運能力,如果有一條縱貫東西的鐵路,的確意義非凡。”
孫立人父親問道:“現在考試不就行?”
袁世凱說:“孫先生真乃心懷天下,敢問如何做到民生這一點?”
蔣百裡一愣,已經被梁啟超拉到了李諭的汽車上。
李諭雖然不懂如何修鐵路,可他他作為穿越者,太清楚日後的鐵路情況了。
孫說:“古人雲,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民生就是守江山,而且還要把江山弄得繁榮昌盛。”
“打牌的時候就想好了?”李諭愕然。
孫聽了很感動,說道:“如今各處商務凋敝、工業落後,民不聊生。我向來主張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如今民族與民權已經爭取到,接下來便是民生。”
但梁啟超是越菜越愛玩,輸也要繼續打。
當晚袁世凱便設宴招待。
詹天佑同樣說:“我一直有這樣的想法,卻從不敢說出口,今天見到孫先生,才能暢所欲言,真是痛快!”
好嘛,後來遠征軍新一軍的軍長。
孫先生是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一心想的隻有國家強大,根本不在乎權力、地位。幾天後,同盟會一眾大佬在北京湖廣會館成立了國黨。
孫真的認為袁的思想產生了根本性變化,完全沒想過有朝一日他會恢複帝製。
李諭問:“孩子什麼學力?”
孫鬥誌滿滿:“我研究過美國曆史,他們的壯大第一步就是靠的興建鐵路,用了幾十年便趕上英國。他們的成功經驗我們完全可以複製過來。”
李諭輕輕歎了口氣,不知道該怎麼說下去。
梁啟超的牌癮一直貫穿一生,他還有句名言:“隻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隻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
蔣百裡說:“我替袁大總統以及段總長先行謝過。”
蔣百裡說:“弟子其實對為官沒有什麼興趣,倒是袁大總統說以後要讓我去當個校長。”
孫立人父親說:“我們是安徽的。”
袁世凱大聲說:“好!說得太好了!我認為全國鐵路督辦一職,除了先生,無人可以當!”
蔣百裡很有本事,如今已經當上袁世凱總統府的陸軍高等顧問。
梁啟超挺了解自己的弟子,說:“好地方,去當校長就對了。以你的性格以及學業能力,在學校裡更加適合。”
蔣百裡對老師梁啟超相當敬重,聽到他回國,迅速趕了過來。
最後算下來,曹汝霖贏得最多。
李諭回道:“沒錯。”
李諭說:“我們以後會在清華的課堂上再見。”
李諭摸著腦袋,這句話幸虧是從他嘴裡說出來。
中年人說:“是這樣,我帶著孩子剛從青島來到北京,想讓孩子上個學校。但這孩子心高氣傲,隨便的學校不願意上。報紙上都說李大院士熱衷教育,所以想找您問問。”
孫說:“您有練兵的經驗,您練兵百萬,而我修鐵路十萬裡,國家就行了。”
李諭隻能說:“這條線路當然沒有問題。”
梁啟超仍意興盎然:“下次有機會繼續約!”
孫發現李諭一直不怎麼說話,於是抬起頭問道:“疏才,你認為如何?”
所以會談時李諭興致闌珊,沒有說太多話。
李諭笑道:“您彆忘了去清華演講的事情。”
孫道:“我也認為沒有問題,一旦這條線路修好,簡直就像咱們自己的太平洋大鐵路!”
但以目前北洋政府的財力,修鐵路是不可能的,有錢也要先招兵買馬。
李諭笑道:“我就是個門外漢,僅僅知道規則罷了。而且我從沒聽過數學好打麻將就一定好的道理。”
孫立人父親又問:“清華學校很好?”
梁啟超說:“那更好!不然我今天帶的銀子可不夠!”
蔣百裡正色道:“什麼正事?”
嘴上雖然這麼說,目前的梁啟超還是挺有仕途心的。
中年人說:“李諭院士家在哪?”
中年人說:“原來您就是李諭院士,真是年輕!”
divcass=”ntentadv”李諭問道:“兩位找我做什麼?”
李諭開著車,梁啟超坐在副駕駛,後麵是曹汝霖與蔣百裡。
中年人問道:“請問這裡是不是東廠胡同?”
與此同時,袁也邀請了黃興。之前黃興堅決不當參謀總長,袁世凱總覺得不是很放心。
但黃興並沒有與孫一起出發,因為八月剛發生了武昌起義“三武”之一的張振武遇刺案,指使者是袁世凱與黎元洪。
他又在湖廣會館召集了詹天佑、沈琦等工程人士,並且叫來李諭等工商業的翹楚,一同研究鐵路規劃。
蔣百裡說:“已經很少,相隔大洋,通信不便。”
“天資不錯呀,”李諭對學生問道:“你叫什麼?”
次日,李諭先來到清華學校迎接新生,並且見到了年輕的聞一多,他們很快被分配到宿舍中。
李諭說:“清華學校招生是麵向全國各省,你們在哪有學籍,就去哪考。”
案發後,《民權報》迅速發表文章號召革命黨人與全國民眾以武力推翻袁世凱的統治,說:“百萬言錦繡文章,終不如一枝毛瑟”。
實話講,各位可能無法相信,整個民國時期,也就是從19121949,如果不算日本人在東北修的鐵路,北洋政府加上民國政府幾十年裡修的鐵路還沒有晚清最後十年修的多!
從數據看,大清一共修了9100公裡左右鐵路,基本全是最後十年修的。
而民國時期一共修了7000來公裡,另外6000多公裡是日本人在東北修的)。
孫是1925年逝世,從民國元年到1925年,這十多年間民國僅僅修了2000公裡鐵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