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漢初三傑——張良_史事講將1三國明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史事講將1三國明 > 第五十章 漢初三傑——張良

第五十章 漢初三傑——張良(1 / 2)

張良,字子房,戰國末年韓國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政治家,西漢開國功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體弱多病,不曾單獨領兵,常作為謀臣,時時跟從在劉邦身邊。曾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借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之爭,建立漢朝,被冊封為留侯。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隨赤鬆子雲遊四海,劉邦曾在洛陽南宮評價他道“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長相俊美,如同女人一樣漂亮,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張平去世,死後二十年,秦滅韓,張良當時還年輕,沒有在韓國朝廷任職,韓國破滅後,張良還有私家仆從三百人,在弟弟死後沒有辦理葬禮,而是將全部家財都投入反秦事業,征求刺客行刺秦王政,為韓國報仇。

曾經在淮陽學禮,到東方拜見倉海君,共同製定謀殺行動計劃,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製一隻重達1101novel.com斤的大鐵錘,然後,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行蹤。按照君臣車輦規定,天子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由六匹馬拉車,其他大臣四匹馬拉車,刺殺目標是六駕的馬車。秦始皇東巡,張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遊車隊即將到達陽武縣,張良指揮大力士埋伏在到陽武縣的必經之地——博浪沙。

不多時,遠遠看到三十六輛車隊由西邊向博浪沙處行走過來,前麵鳴鑼開道,緊跟著是馬隊清場,黑色旌旗儀仗隊走在最前麵,車隊兩邊,大小官員前呼後擁。見此情景,張良與大力士確定是秦始皇的車隊到達,但所有車輦全為四駕,分不清哪一輛是秦始皇的座駕,隻看到車隊最中間的那輛車最豪華。

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向該車擊去,1101novel.com斤的大鐵錘一下將乘車者擊斃倒地。張良趁亂鑽入蘆葦叢中,逃離現場。然而,被大力士擊中的隻是副車,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預防準備,所有車輦全部四駕,時常換乘座駕,張良自然很難判斷哪輛車中是秦始皇。秦始皇幸免於難,但秦始皇對此事十分惱怒,下令全國緝捕刺客,但因無從查起,使張良得以逍遙法外,後來不了了之,博浪沙張良刺秦,從此聞名遐邇。

一天,張良閒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曆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麵長笑而去。張良呆視良久,隻見那老翁走出裡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讚歎道“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五日後的早上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

五天後,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他經受住了考驗,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於是老者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濟北穀城山下的黃石,便是老夫。”說罷揚長而去,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隱身岩穴的高士黃石公。張良驚喜異常,天亮時分,捧書一看,乃《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俯仰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兵反秦,緊接著各地反秦武裝風起雲湧。矢誌抗秦的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後因自感身單勢孤,難以立足,隻好率眾往投景駒,途中正好遇上劉邦率領義軍在下邳一帶發展勢力。兩人相見如故,張良多次以《太公兵法》進說劉邦,劉邦多能領悟,並常常采納張良的謀略。張良向彆人講述《太公兵法》,大家都聽不明白,張良說“沛公殆天授。”於是,張良改變了投奔景駒的主意,決定跟從劉邦,深受劉邦的器重和信賴,聰明才智也有機會得以充分發揮。

項梁、項羽叔侄所率領的隊伍已發展壯大到六七萬人,並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集各路義軍首領於薛城共商大事。張良不忘複興韓國,忙對項梁提議道“君既已立楚王為後人,而韓王諸公子中的橫陽君成最賢,可立為王,借以多樹黨羽。”早在下邳之際,張、項之間便有舊誼,因而項梁一口應承。於是,他命人找到韓王成,立為韓王,並以張良為司徒,張良複韓的目的終於達到了,複家的政治夙願也得以實現,因而竭儘全力扶持韓王成,揮師收複韓地,遊兵於潁川附近,時而攻取數城,時而又被秦兵奪回,遲遲未能開創大局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楚懷王命劉邦、項羽分兵伐秦,並約定誰先入關進鹹陽,誰便可以立而為王。劉邦取道潁川、南陽,打算從武關進入關中。劉邦率兵攻占潁川,韓王和張良便與劉邦會合了,劉邦請韓王留守陽翟,而讓張良隨軍南下。軍隊抵達南陽郡,南陽郡守奇退入宛城固守。

劉邦滅秦心切,見宛城一時難以攻取,打算繞過宛城繼續西進,張良認為不妥,勸道“您雖然急於進關,但這一路上秦兵還很多,而且都扼據著險要的地勢。現在不拿下宛城,一旦宛城的秦兵從後麵追殺過來,那時,強秦在前,追兵在後,就很危險了。”劉邦采納了他的建議,立即更換旗幟,率兵乘夜間抄小路悄悄返回,拂曉時分,劉邦的軍隊已把宛城重重圍住。

接著,劉邦又采納了陳恢的意見,以攻心之術,招撫南陽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地輕取了宛城。解除了劉邦西進的後顧之憂,劉邦兵威大振,南陽郡的其它城池見太守已降,紛紛起而效之,望風而降。隨後劉邦率軍抵達嶢關,嶢關是古代南陽與關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難攻,是通往秦都鹹陽的咽喉要塞,也是拱衛鹹陽的最後一道關隘,秦有重兵扼守此地。劉邦趕到關前,想要親率所部兩萬餘眾,強行攻取,張良勸諫道“目前秦守關的兵力還很強大,不可輕舉妄動。”劉邦惟恐項羽大軍先入關中,因而心急如焚,忙向張良問計。

張良向劉邦獻了一個智取的妙計。他說“我聽說嶢關的守將是個屠夫的兒子,這種市儈小人,隻要用點財幣就可以打動他的心了。您可以派先遣部隊,預備5萬人的糧餉,並在四周山間上增設大量軍隊的旗號,虛張聲勢,作為疑兵。然後再派酈食其多帶珍寶財物去勸誘秦將,事情就可能成功了。”劉邦依計而行,嶢關守將果然獻關投降,並表示願意和劉邦聯合進攻鹹陽,劉邦欲聽之,張良卻認為不可,道“這隻不過是嶢關的守將想叛秦,他部下的士卒未必服從。如果士卒不從,後果將不堪設想。不如乘秦兵懈怠之機消滅他們。”於是,劉邦率兵向嶢關突然發起攻擊,結果秦軍大敗,棄關退守藍田。

劉邦乘勝追擊,引兵繞過嶢關,穿越蕢山,大敗秦軍於藍田,大軍繼續西進,抵達霸上。劉邦從奉楚懷王之命西進到進入關中,曆時僅一年,由於他采納了張良的計謀,保證了軍事上的順利進展,從而贏得了時間,比項羽搶先一步進入關中。

劉邦大軍進入鹹陽,看到那豪華的宮殿、美貌的宮女和珍寶異藏,使許多人忘乎所以,以為可以儘享天下。連劉邦也情不自禁,想留居宮中,武將樊噲冒死犯顏強諫,直斥劉邦“要做富家翁”。劉邦根本不予理睬。在這關鍵時刻,張良向劉邦分析利害,勸道“秦王多做不義的事,所以,您才能推翻他而進入鹹陽。既然您已經為天下人鏟除了禍害,就應該布衣素食,以示節儉。大軍剛入秦地,您就沉溺在享樂中,這就是所謂助桀為虐了。況且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願沛公聽從樊噲等人的話。”張良語氣平和,但軟中有硬,尤其是話中對古今成敗的揭示以及無道秦、助桀為虐等苛刻字眼,隱隱地刺疼了劉邦近乎沉醉的心,這種緊打慢唱的手法,果然奏效。

劉邦接受了這卓有遠見的規勸,下令封存秦朝宮寶、府庫、財物,還軍於霸上,以待項羽等路起義軍。在此期間,劉邦還采納張良建議,召集諸縣父老豪傑,與之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通告四方“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安諸如故。凡吾所以來,非有所侵暴,勿恐。”另外,還派人與秦吏一起巡行各地,曉諭此意。結果,博得了秦民的一致擁戴,爭先恐後用牛羊酒食慰勞軍士。劉邦見狀,又命令軍士不要接受,傳出話去“軍中糧食充足,不要勞民破費了。”秦地百姓聽罷此言,越發高興,惟恐劉邦不為秦地之王。劉邦采納張良的建議,采取一係列安民措施,爭得了民心,為他日後經營關中,並以此為根據地與項羽爭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項羽率諸侯兵抵達函穀關,劉邦命令守軍緊閉關門,阻止諸侯兵進關。項羽得知劉邦已攻下鹹陽,十分惱怒,正趕上劉邦部下曹無傷密告項羽,說“沛公要在關中稱王。”項羽立即命令英布督軍強攻,項羽大軍攻破函穀關,進駐新豐、鴻門,要與劉邦決一死戰。

幸虧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曾有舊交,在項羽大軍決定進攻劉邦的前夜,項伯悄悄騎馬來到劉邦軍中私見張良,把消息告訴了張良,並邀他一同潛逃。張良說“我奉韓王之命,送沛公入關,而今沛公身處危難之中,我悄悄逃走,是不合道義的。我必須去向他辭行再走。”隨即,張良來到劉邦的營帳中,把項伯所說的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劉邦,劉邦聽後大驚問“這可怎麼辦?”張良反問劉邦“您估計我們的軍隊能抵擋住項羽的進攻嗎?”劉邦默然良久,說“確實不能,現在該如何是好?”張良審時度勢,張良給劉邦出了個釜底抽薪的主意“請您去告訴項伯,說您不敢背叛項王。”劉邦問“項伯和你,誰的年齡大?”張良說“項伯長我幾歲。”於是,劉邦對張良說“你替我把項伯請進來,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張良出去,再三邀請項伯入帳見劉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項伯進帳後,劉邦親自為項伯斟酒祝壽,並結為了兒女親家,當項伯酒酣耳熱之時,劉邦委屈地說“我入關以後,秋毫無犯,吏民都造冊入籍,府庫財產嚴加封存,專門等待項將軍來接收。之所以派將士把守函穀關,是為您防備其他盜賊竄入,並防備有非常的變故發生。我守在這裡,日夜盼望項將軍到來,怎麼敢反叛呢?請您千萬向項將軍轉達我的心意,我決不敢背棄將軍的大德。”一席話後項伯便交代劉邦“明天一定要早一點親自來向項羽謝罪。”項伯連夜馳回鴻門,把劉邦的話都轉告給了項羽,並百般疏通,使原已劍拔弩張的局勢有所緩解。

劉邦明知此去如虎口做客,危機四伏,但又不能不去,真是前後為難,張良知己知彼,精辟地向劉邦分析了項羽其人,決心深入虎穴,謹慎而靈活地保護劉邦的安全。

第二天,劉邦僅帶著張良、樊噲和百餘名從騎來到楚營,劉邦一見項羽,忙上前說道“臣與將軍合力攻秦,將軍戰河北,我戰河南。不料我僥幸先入關破秦,得以在此複見將軍。今有小人進讒,致使將軍與我結怨。”項羽見劉邦隻帶百餘從騎前來赴宴,而且一副謙恭委屈的樣子,不禁動了婦人之仁脫口說道“這都是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告訴我的,說你要在關中稱王,令子嬰為相。不然,我何至於如此。”劉邦先入為主,努力從精神上壓倒對方,項羽自知劉邦依楚王約,先行入關並無非份之處,自己對劉邦如此這般倒有違約之嫌,頓覺理屈詞窮。

項羽款留劉邦會飲,席間項羽的謀臣範增屢次舉目示意項羽,又再三舉起所佩玉玦,暗示他速下決斷,殺死劉邦。項羽猶豫不決,默然不應,範增隻好又從帳外召來勇士項莊,授意他舞劍助興,伺機殺掉劉邦。項伯看出破綻,拔劍對舞,時時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劉邦,張良一看情況不妙,趕快起身出帳去找樊噲,命其速去護駕。樊噲二話沒說,持劍擁盾闖入軍門,直奔帳下,兩眼怒視項羽,頭發上指,大有萬夫不擋之勇,項羽不禁駭然,忙問“這是什麼人?”張良答道“是沛公的隨從衛士樊噲。”

項羽說“一條好漢,賞給他酒!”左右的侍從捧上一大杯酒,樊噲站著一飲而儘,再勸再飲,並借題發揮地數落項羽道“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接著便厲聲陳述劉邦的勞苦功高和忠義,指斥項羽疑心太重。項羽一時竟被他慷慨激昂的言辭所震懾,無言以對,隻是招呼樊噲說“坐!”樊噲乘勢坐在張良身邊。過了一會兒,劉邦見情勢已漸好轉,便借口入廁,招呼樊噲出帳,張良隨之而出,三人商量對策,決定由樊噲保護劉邦趕快脫身,張良留下來應付局麵。張良在這次生死攸關的鬥爭中,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幫助劉邦安全脫離虎口,又使項羽內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禍根。

不久,項羽恃強淩弱,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統轄梁、楚九郡,計功割地,分封了18位諸侯王,並違背楚懷王“誰先攻入關中,誰就做關中王”的約定,把劉邦分封到偏僻荒涼的巴蜀,稱為漢王。而把實際的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封給了秦的三個降將,用以遏製劉邦北上,劉邦心中怨恨,想率兵攻擊項羽,後經蕭何、張良勸阻,決定暫且隱忍不發。

天下分封已定,張良打算離開劉邦回韓國,再事韓王成。劉邦賜金百鎰,珠二鬥,而張良把金珠悉數轉贈給項伯,使他再為漢王請求加封漢中地區,項伯見利忘義,立即前去說服項羽。這樣,劉邦建都南鄭,占據了秦嶺以南巴、蜀、漢中三郡之地。

張良送劉邦到褒中,此處群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隻有棧道淩空高架,以度行人,彆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後,全部燒毀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就可以乘機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展宏圖了。

劉邦入漢中後,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麵防禦,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從側麵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略定三秦,劉邦倚據富饒、形勝的關中地區,便可以與項羽逐鹿天下了,一個“明燒”,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璧合,成為曆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項羽聞知劉邦平定三秦,怒不可遏,決定率兵反擊。張良早已料到這一點,寄書蒙蔽項羽,聲稱“漢王名不符實,欲得關中;如約既止,不敢再東進。”張良還把齊王田榮謀叛之事轉告項羽,說是“齊國欲與趙聯兵滅楚,大敵當前,滅頂之災,不可不防啊。”意在將楚軍注意力引向東部,項羽果然中計,竟然無意西顧,轉而北擊三齊諸地毫無生氣的腐朽力量。張良的信從側麵加強了“明修棧道”的效果,把項羽的注意力引向東方,從而放鬆了對關中的防範,為劉邦贏得了寶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



最新小说: 一朝成為女配,顛人拿命來 重生修仙在都市 失憶後認錯老公,首長寵我捧心尖 時空穿梭之符動乾坤 宦海官途:我決不背鍋! 被奪身體六年,再回來被軍官寵翻 愛哭的夫君 穿成師尊後:被五個徒弟發現了 命運溯回 古代修仙:凡塵仙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