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日,留城縣縣衙。
“哈哈,恭喜恭喜,從今以後,可要稱呼劉寨主為左衛團練使了!”
在縣衙正堂內,劉煬從典史鄭藝的手中接過一份委任狀,上麵還蓋著南京兵部的鮮紅大印,而內容寫著:“大明徐州左衛團練使”的字樣。
鄭藝又將一塊硬木製成的腰牌遞給劉煬,說道:“這團練使雖然不是官,但劉寨主從今以後也算是朝廷的人了,行事也方便了許多。”
劉煬心中也很高興,更多的還是新奇。
團練使這個名頭在清末的時候遍地都是,有滿清封的,也有百姓報團取暖自封的。可是溯源的話,其實在宋代就已經有團練使的名號了,明末的時候大明朝廷也在各地任命了不少,多是隸屬於各地的衛所官軍,在戰時幫著官軍運輸糧食,或是乾些粗重的後勤事務,在平時則負責維持地方上的秩序,與鄉勇的作用類似。
“四衙說的是,從今天開始,我戚山寨的旗號就要換成徐州左衛團練使了。”
“劉團練有所不知,此番任命之所以這麼快就下來,知縣大人可是出了大力的。”
劉煬心中好笑,這個鄭藝這麼快就改口了,還說什麼李京奎出了大力,那是銀子的功勞好嗎!
根據鎮撫房情報司提供的消息,劉煬已經知道現在的情況,南京朝廷為了儘快肅清南直隸的各種人馬,詔安那些零散的賊寇、土匪、豪強等,給各府發下了不少空白的委任狀。
就拿徐州府來說,據說徐州參將的手上就有好幾份,這次就任命了好幾個團練使,基本上都是送錢最多的幾個,就包括劉煬。
“那是,知縣大人的好處,我是不會忘的。”
劉煬嘴上恭維著,心中卻在想著李京奎答應調撥給自己的匠戶,正要開口詢問,就聽鄭藝繼續說道:“劉團練與他人不同,彆人基本上都是一縣的團練使,可是劉團練卻是負責沛縣、豐縣、留城三縣,基本上徐州左衛的團練事務都交給劉團練了,這是多大的榮耀,”
鄭藝隨即壓低了聲音說道:“又是多大的權柄啊,這可比封個尋常小官強多了!”
劉煬表示嚴重讚同,此時已經打好了算盤,待到崔村的兵工廠辦成,各部改編、擴編的同時,各總、各哨人馬也要正式進駐沛縣和豐縣兩地,這種能夠光明正大擴張地盤的好機會,可是不多見。
於是劉煬與鄭藝寒暄了幾句,便問道:“有件事情我還要問下,知縣大人答應調撥給我的匠戶,什麼時候能動身前往戚山寨?”
鄭藝說道:“此事知縣大人已經叮囑我了,人不是問題,匠戶的戶籍也都做好了手腳,劉團練有需要,隨時可以去領人。”
“那就今日吧。”
“嗬嗬,好說,咱們這就去領人,請!”
片刻之後,劉煬跟著鄭藝來到了留城縣縣衙外的鐵冶所,一個上了年紀的大使對著鄭藝點頭哈腰,隨即領著二人進去,不一會兒,十幾個衣著破破爛爛的匠戶就被招呼了出來。
劉煬見狀微微皺眉,這些人年紀大多在三、四十多歲,看得出都是手藝人,眾人的雙手都是老繭,隻是這些匠戶普遍瘦弱,而且一個個雙眼無神的,腦袋也大多耷拉著,再加上眾人都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劉煬猛地一看就好像是明版的“行屍走肉”一般。
“嗬嗬,讓兩位大人見笑了,小的這裡窮困潦倒,這些已經是僅剩的匠戶了,其他有去處的,不是跑了,就是想辦法調往彆處了。”
鄭藝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而劉煬則問道:“他們有家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