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秋收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
短短幾天時間,村裡的倉庫就堆滿了糧食和水果。
看著這些豐收的成果,村民們的臉上都笑開了花。
接下來就是銷售的問題了。
王大山想起之前和合作企業建立的良好關係,便主動聯係了企業負責人。
“劉總,您好啊!我是翠穀村的王大山。”
王大山禮貌地打招呼。
劉總笑著說:“王支書,你好啊!聽說你們村今年大豐收了,恭喜啊!”
王大山說:“謝謝劉總,今年確實收成不錯。我想問問,咱們之前合作的農產品,你們還需要嗎?價格方麵能不能再商量商量?”
劉總說:“當然需要了,你們村的農產品質量一直都很好。價格方麵,我們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再給你們適當提高一些。”
王大山聽後,十分高興:“那太好了,劉總,真是太感謝您了。我們會儘快把農產品整理好,按照約定的時間給你們送過去。”
掛了電話後,王大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村民們。
大家聽後,都歡呼雀躍起來。
“太好了,這下咱們的農產品不愁賣了,還能賣個好價錢。”
一位村民興奮地說。
“是啊,這都多虧了王支書,要不是他,咱們哪能有這麼好的銷路。”
另一位村民附和道。
在王大山的帶領下,村民們開始對農產品進行分類、包裝,準備運往合作企業。
看著一箱箱包裝精美的農產品被裝上卡車,王大山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在解決了農產品銷售問題後,王大山開始思考翠穀村的未來發展方向。
他意識到,僅僅依靠農業生產是不夠的,還需要發展一些副業,增加村民的收入渠道。
一天晚上,王大山坐在院子裡,和秀蘭商量著這件事。
“秀蘭,我覺得咱們村不能隻靠種地和賣農產品,得發展些副業。你有什麼想法嗎?”
王大山問道。
秀蘭想了想,說:“我聽說隔壁村有人辦了個編織廠,專門生產竹籃、竹筐這些手工藝品,生意還挺不錯的。咱們村也有不少竹子,要不咱們也試試?”
王大山眼睛一亮:“這個主意不錯,咱們村的竹子資源豐富,而且還有一些村民會編織手藝。要是能辦個編織廠,既能充分利用資源,又能增加村民的收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