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春雨育物_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_思兔閱讀 

第65章 春雨育物(1 / 1)

春日的陽光還帶著幾分寒意,明德堂門口卻已是一片忙碌。一百名學子按照院序整齊列隊,每人背著簡單的行囊。今天是明德堂開學以來第一次實踐課程,葉知秋要帶領學子們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先生,可是要扮作尋常百姓嗎?"王子明好奇地看著葉知秋和蕭遠珩的裝扮。兩人都換上了普通的布衣,若不是那份獨特的氣質,還真看不出是前朝帝後。

"治國之道,首重知民。"葉知秋環視眾人,"你們當中有人出身民間,也有人生於高門。但今天起,都要放下身份,以普通人的眼光去看這天下。"

蕭遠珩接過話頭:"分組行動,每十人一隊,各自前往指定地點。記住,不是去巡視,而是去體會、去思考。"

葉知秋親自帶隊,選了王子明等十名學子。其中既有飽讀詩書的貴族子弟,也有飽經風霜的寒門學子。她刻意這樣安排,就是要讓不同背景的人互相了解、互相學習。

他們的目的地是城南的一個市集。這裡是城中最熱鬨的地方,也是民生百態最真實的縮影。

"先看看糧價。"葉知秋走到一個米鋪前,"老板,這米怎麼賣?"

"客官,"米鋪老板熱情地介紹,"上等白米二十文一鬥,粗糧便宜些,十五文一鬥。"

一旁的貴族子弟李元禎小聲嘀咕:"這米也太貴了吧?"

"你懂什麼?"王子明反駁道,"去年鬨了水災,能有米賣就不錯了。"

葉知秋沒有說話,隻是默默記下。走過幾家米鋪後,她才開口:"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學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有人說米價太高,有人說品質參差不齊,還有人注意到不同鋪子的價格存在差異。

"都說得不錯,"葉知秋點頭,"但還不夠深入。李元禎,你為什麼覺得米價貴?"

李元禎一愣:"這和去年比漲了近一倍。"

"王子明,你為什麼說有米就不錯?"

"因為去年水災,很多地方顆粒無收。能保證城裡有米賣,已經是朝廷調度得當了。"

葉知秋滿意地點頭:"看問題要看本質。米價為什麼會漲?是天災使然,還是人禍所致?朝廷的調度是否真的得當?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思考。"

正說著,一陣騷動從不遠處傳來。原來是一個乞丐在米鋪前暈倒了,鋪子裡的夥計正要趕人。

"等等。"葉知秋快步上前,蹲下查看乞丐的情況。她的醫者本能讓她立刻發現了問題,"這人是餓急了,再加上有些風寒。"

她轉頭對王子明說:"去買些熱粥來。"又吩咐其他人:"幫忙把他扶到陰涼處。"

學子們手忙腳亂地照做,米鋪老板卻有些不樂意:"這種人整天在這裡裝可憐,影響我做生意。"

"老板,"葉知秋直視他的眼睛,"你可知道這人是誰?"

"不就是個要飯的嗎?"

"他是去年遭了水災的農戶,一家六口,隻剩他一個。為了活命,不得不流落至此。"葉知秋一邊說,一邊給乞丐把脈,"你的米,說不定就是他種的。"

米鋪老板愣住了,周圍的人也都沉默了。

王子明很快買來熱粥,葉知秋一邊照看乞丐,一邊對學子們說:"你們看到了什麼?"

"看到了人心的冷漠。"李元禎低聲說。

"看到了災民的困境。"王子明補充。

"看到了朝廷救濟政策的不足。"另一個學子說。

葉知秋欣慰地笑了:"都說得很好。治國如醫病,要找到病根。這位災民的遭遇,折射出了多少問題?救濟不到位、安置不妥當、重建工作跟不上"

她話音未落,突然聽到一陣喧嘩。一群衙役模樣的人氣勢洶洶地衝過來:"都散開!這些叫花子影響市容,全部趕出去!"

"且慢!"葉知秋站起身,"這人身患風寒,如何經得起顛簸?"

"管你什麼病不病的,規矩就是規矩!"為首的衙役粗暴地推開眾人。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什麼規矩?誰定的規矩?"

眾人回頭,隻見一個身著布衣的年輕人大步走來,正是新帝林月笙。他也改扮成普通人的模樣,顯然是微服出巡。

衙役們認出皇帝,頓時嚇得跪倒一片。林月笙沉著臉:"朕設衙門是為了為民做主,不是為了欺壓百姓!"

葉知秋看著這一幕,心中既欣慰又擔憂。欣慰的是,這個學生懂得體察民情;擔憂的是,他還是太過衝動。

"陛下,"她輕聲道,"不如讓學生們想想,該如何處置?"

林月笙立刻會意,轉身問道:"你們覺得該怎麼辦?"

學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最後由王子明總結:"首先要安置災民,建立收容之所;其次要嚴懲欺壓百姓的官吏;再則要完善救濟製度,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說得好。"葉知秋欣慰地點頭,"陛下以為如何?"

林月笙認真地說:"就按這個方案去做。諸位愛卿,你們也聽到了,這才是為政之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風來水榭 靈氣複蘇:幻境天命 全家流放,末世大佬在逃荒路上開掛了 成陽靈異事件 殷總馬甲千千萬,夫人撒嬌掉一半 骷髏先生有點強 我不叫鬥煥,打的邪神財閥直叫喚 全球古武 嬌軟小丫鬟蓄意勾引,帝王已淪陷 小金曆險記:七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