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林青雨來稟報:"先生,醫術堂的課程安排好了。除了基礎醫理,我們還增加了急救、護理等實用課程。"
"不錯。"葉知秋讚許道,"醫者仁心,最重實用。對了,那些偏遠村落的義診還要繼續辦。"
"這是自然。"林青雨鄭重地說,"學生永遠記得先生的教誨——醫術是為了救人,不是為了名利。"
夜深了,明德堂還是一片忙碌。新任教習們都在準備第一課的內容,有人翻閱典籍,有人整理講義,有人設計實踐課程。
葉知秋在書房裡寫著給各地分院的信,交代一些注意事項。蕭遠珩送來熱茶,笑道:"看來要重新設計考核製度了。"
"是啊。"葉知秋放下筆,"以前是考學生,現在還要考教習。不過"她看著窗外的月光,"最重要的考核,是他們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第二天一早,新任教習們就走馬上任。每個人都帶著幾個學生,開始了新的征程。
王子明的第一課是《邊塞實務》,他沒有照本宣科,而是講述了自己在西北的親身經曆。那些鮮活的故事,讓學生們對邊地有了真切的認識。
林青雨的醫術課彆具一格。她不僅教授理論,還帶著學生去義診,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特彆是對待婦幼患者時的細膩入微,讓學生們深受觸動。
趙世勳的商道堂更是熱鬨。他把整個教室布置成市場,讓學生們模擬交易,學習經商之道。這種生動的教學方式,很快就收到了成效。
葉知秋走在校園裡,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不同的課堂上,都有老學生認真教導新學生的身影。這讓她想起了當年創辦明德堂時的情景。
"真像啊。"蕭遠珩感慨,"他們教學的樣子,跟你一模一樣。"
葉知秋笑了:"這就是師道傳承。他們不僅傳承了知識,更傳承了那份教育的初心。"
正說著,幾個新學生跑來:"先生!我們想請教一個問題。"
葉知秋看了看他們手中的書:"這是在研習什麼?"
"是王教習布置的作業。"學生答道,"要我們把邊塞見聞和典籍對照,找出其中的關聯。"
葉知秋點頭:"很好。這正是明德堂的教學之道——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夜幕降臨,明德堂的燈火依然明亮。新老師生們沉浸在求知的快樂中,誰也不覺得疲倦。這就是教育的魅力,也是明德堂生生不息的根本。
次日清晨,葉知秋在書房裡寫下一段話:
"桃李滿園時,
正是春風化雨日。
但願我明德學子,
永遠記得育人之道,
既要傳承,更要創新。
如此,方能薪火相傳,
代代不絕。"
喜歡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請大家收藏: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