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鬆下從可口可樂手中收購了環球,索尼收購了哥倫比亞。
兩家公司在交易的時候就被狠狠宰了一刀,前者耗資六十億美元,後者也花了五十多億美元。
更坑的還是在收購後,在短短三四年,鬆下往環球砸了二三十億美元,但還是入不敷出,最後實在頂不住,不得不割肉離場,將環球給賣了。
索尼也差不多,剛收哥倫比亞的前幾年,也同樣往裡砸了二三十億,不同的是索尼頂住了,然後花錢買教訓和經驗,慢慢地融入了好萊塢。
而兩家公司管理層卻是掙得盆滿缽滿,尤其是兩家公司的總裁和製片總監,更是大撈特撈。
但人家特麼是團夥作案,事情做得天衣無縫,合法合理,鬆下和索尼壓根無法把人家怎麼樣。
這兩個還是最有名的,好萊塢坑人的情況一點不比華爾街少。
不過劉周和嘉禾可都是電影行業的,而且劉周還在好萊塢先混了好幾年,彆人想坑他是沒那麼容易的。
愛德華茲倒也有職業道德,一些小的額外收益可能會往自己口袋裡扒拉,但是也沒有做出格的事情。
所以目前來說,頂峰娛樂一切都好,隻需要按部就班地發展就行。
嘉禾集團已經彙報的幾家分公司,包括頂峰娛樂幾乎都實現了盈利,不過也還有一家分公司卻是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這家公司當然就是,目前還在擴張的嘉禾院線。
嘉禾院線通過收購一家湘省的小院線拿到了院線公司牌照。
然後通過重新改造這家小院線公司的十家影院,再加上嘉禾自己在四大一線城市投資建造了四家國際豪華影城。
以這十四家影院為班底建立了嘉禾院線。
然後在嘉禾集團上市之後,最重點投入的就是嘉禾院線。
當初嘉禾集團上市募集了近三十個億的資金,但是投資給嘉禾院線的就高達二十個億。
沒辦法,電影院也算是重資產行業,需要的資金少不了。
而嘉禾又決定院線公司旗下的電影院全部自營,所以都需要自己從無到有地建造。
因為劉周明白未來國內的地價將會漲到如何恐怖的程度,所以為了今後能夠節約成本,同時也為了增加嘉禾集團的抗風險能力,他是讓嘉禾院線現在國內的一二三線城市購買土地然後在建造影院。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先買土地,嘉禾是在2009年上市的,隨著國家的救市,當時的地價也已經開始上漲了。
所以為了搶時間,劉周安排高君去在一二三線乃至發達縣城先將土地買好。
總共五十多個城市光就買土地的時間就耗費了近兩年,直到去年七八月份才完成這件事。
土地一向是比較敏感的東西,嘉禾也從沒接觸過房地產,而且對於地段也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買起來也有些耗費功夫。
如果不是嘉禾還有些名氣,又確實不是打著建電影院的名聲搞房地產,這才能夠在兩年時間把地皮搞定。
而光是購買地皮所花費的資金,就高達十二億。
當然,嘉禾院線在購買地皮的時候也不是說其他什麼事情都沒做。
在這兩年時間,嘉禾又分彆在京城、魔都、羊城和鵬城四大一線城市建造了一間豪華影城。
這是國內四個最大的票倉,尤其是京城和魔都,以前兩地的票房幾乎占據一部電影一半的票房。
所以在九十年代中後期和新世紀初,知曉京城和魔都兩地的票房,也就大概能夠預測一部電影的總票房。
雖說後麵其他城市的電影市場也漸漸起來了,但是這四大城市仍然是國內最大的電影票倉,也是各大院線爭奪的焦點。
所以劉周明知道今後二三線城市的電影市場將不會遜色於那些大城市,甚至貢獻的票房比例已經反超了,但是仍然要再次加碼四大一線城市。
而且你要想成為頭部院線,就一定要在大城市保持競爭力。
這也是為什麼劉周仍然要在四大城市在建造一座豪華影城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保持嘉禾院線的影響力。
這四座豪華影院在這兩年期間也都已經建造完成,目前嘉禾院線在四大一線城市已經擁有八座豪華影院,總共一百二十三塊銀幕。
然後再加上收購的那十家影院,雖然經過了現代化改造,但是畢竟大部分都是小影院的底子,所以這十家電影院加起來也不過四十六塊銀幕。
也就是說嘉禾院線目前總共加起來也不過一百六十九塊銀幕,還不到兩百塊。
而根據今年初某菊公布的數據,截止到去年底,國內總共的銀幕數量高達六千兩百五十六塊。
嘉禾的銀幕數量堪堪占據了總銀幕數量的百分之三,這個比例可謂是和嘉禾集團在國內影視行業的地位嚴重不匹配。
可以說目前嘉禾集團唯一的短板也就是在院線方麵了,這也是劉周給院線公司砸了二十個億的原因,就是要奮力追趕。
國內的情況和上世紀**十年代香江的電影行業情況差不多,院線公司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
隻有擁有院線的電影公司才稱得上是巨頭公司,不然像華藝、光線以及博納在上市後也不會在院線上投入巨資。
隻不過他們不想嘉禾這麼財大氣粗,電影院敢全都是自建自營。
他們更多的還是自建一部分然後加盟一部分,再就是直接和一些院線公司緊密合作。
院線公司雖然相對於電影公司來說更占據優勢,但也不是說絕對的,不然張衛平也不敢憑借著老謀子和院線公司硬剛,多啃下了幾個百分點的分成。
院線公司也是在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片源,沒有好的片源也很難做起來。
國內有不少專做院線的公司,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片源,他們也會和一家或者兩家公司緊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