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八年六月十日,羅誌學正式率軍抵達南陽城,並在眾多當地保鄉軍文武官員以及當地士紳的迎接下進入南陽城,並下榻唐王府。
當然,現在不叫唐王府了,而是掛上了保鄉軍大將軍南陽彆府的招牌。
但是進入南陽彆府後,羅誌學還沒來得及休息多久呢,就召開了今天的第一場會議。
抵達南陽城的羅誌學將會非常忙碌,他要趁著這幾天時間進一步完善各類軍、政機構並處理眾多問題。
他人還沒正式進城,就已經安排了四場會議等著了。
當天午後時分,羅誌學入城下榻後不足一個小時,就召開了今天的一場會議,這是一場軍備會議。
與會人員以在襄陽城的中高級將領為主,主要商定第一步兵旅、第三步兵旅、第一炮兵旅、第一騎兵旅的新兵補充、裝備補充等問題。
同時推動第七不步兵旅的籌建問題。
這些問題說起來也簡單,反正路上的時候軍械部以及後勤部等部門的人員已經做好了相關的計劃,羅誌學隻需要聽取計劃並批準就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場會議裡,也正是敲定了保鄉軍的軍官常服換裝問題,並開始施行軍銜製度。
保鄉軍早期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品級製度,在設立大將軍府後,這才敲定了品級職務,但是這隻局限於文官方麵以及專門針對降將的軍事顧問上。
而軍事顧問這個事務,看似掛著軍事兩個字,參與事務的也的確和軍事有關,比如現在陳永福就是以特等軍事顧問的名義,向羅誌學提出各種軍事類的建議。
但是,嚴格上來說,陳永福目前依舊不歸屬軍方管轄,各級軍事顧問是直接歸屬將軍府,也就是羅誌學所轄的,和軍事四大部以及各野戰部隊沒啥關係。
也就是說,目前保鄉軍的武將們,是沒有一個和文官相對應的等級製度的,隻有單純的職務體係。
而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哪怕是傳統的封建王朝裡,比如明王朝裡的武將們那都是有品級的,而武將的品級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也和軍銜類似。
不過羅誌學並不打算把武將的品級和文官的品級直接掛鉤,這是為了徹底扭轉明王朝中後期文強武弱,文官歧視武將的現狀。
羅誌學想直接把文官品級和武將的品級區分開來,各論各的,頂多以後安排將士們退役轉業的時候再進行實際性的職務掛鉤。
為此,他準備推行全新的軍銜製度。
而軍銜製度,也能更好的適應如今保鄉軍的發展需求。
畢竟保鄉軍的戰術體係甚至軍事理念都和傳統的軍隊不一樣,直接套用傳統的九品製度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