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的三個騎兵旅的四千精騎,還是很難和祖大壽麾下的四千關寧鐵騎相提並論的,不過差也差不到那裡去。
而在普通騎兵上,楚軍因為大規模采用騎兵手槍以及騎兵長槍,有時候打起來撲成狗,被敵人一個衝鋒就被衝散了,而有時候用得好了也挺好用的。
騎兵之間的對比和交戰,楚軍整體上處於下風,但是也沒到不可挽回的地步,真打起來還要看雙方將領對騎兵運用,誰也不敢說就有絕對把握。
但是,除了騎兵上有所劣勢外,楚軍在其他方麵都占據幾乎絕對的優勢。
火炮上,楚軍五個師的師屬炮兵,再加上兩個臼炮團以及一個重炮團。
臼炮這種東西,儘管在大規模野外會戰,尤其是遭遇戰裡沒啥大用,但是如果後期楚軍一路順利殺到天津城下,和對方進行比較漫長,對眾多據點進行吩咐爭奪的時候,這些臼炮可就能夠發揮出來巨大的作用了,一陣臼炮炮擊過去,什麼堡壘據點都得被炸成碎片。
處於同樣情況還有重炮團裡的八門十四斤加農炮,這種火炮本來是為海軍戰艦而研發生產的艦炮,後續也用於部署各沿海沿河炮台,作為要塞火炮使用。
身管倍徑足足有二十五倍之多,口徑達到了一百三十五毫米,采用青銅鑄造的火炮足足兩噸多,全炮還要更重一些。
除了十四斤加農炮外,重炮團裡還有十六門九斤加農炮,這個九斤加農炮雖然口徑和陸軍的九斤野戰炮一樣,都是一百一十五毫米,不過炮管更長,身管倍徑達到了二十四倍,這玩意其實也是海軍戰艦上或要塞上用的加農炮。
不過在東進戰役開始,陸軍方麵就陸續把這些重炮用於攻城作戰,北伐戰役同樣也準備了一批這種重炮用於攻城,在揚州戰役,淮安戰役裡都發揮過不小的作用。
北上的時候,這個重炮團被編入了第三軍北上作戰。
這些重炮,是楚軍為了幽州城攻堅戰乃至後續可能的入遼東作戰而準備的。
除了八十多門四十八斤臼炮以及二十二門重炮外,剩下的則是大批師屬火炮了。
而這些師屬火炮,其實才是即將爆發的天津會戰裡的主力火炮,那些什麼重炮,大口徑臼炮看著威力大,似乎很牛逼一樣,但是這些火炮都有著缺陷。
臼炮精度太差,而且機動力不咋地,射速更是非常的緩慢,除了圍城攻堅戰裡能夠讓這些大口徑臼炮,擁有足夠的時間慢慢裝填射擊,並進行幾乎毫無精度可言的覆蓋式炮擊外,在其他戰場裡能發揮的作用很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