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的人口流動,龐大的物資運輸需求,再加上二十一年型火車的研發成功,鋼軌技術的突破,這些綜合起來直接催動了鐵路的發展。
承順二十一年起,大楚帝國開始以每年數千公裡的規模迅速建造鐵路。
早期主要集中在容易建造鐵路的平原地帶以及經濟發達地區,中期則是加入了戰備鐵路,到了現在,隨著施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楚帝國也開始在山區等複雜地形裡建設鐵路。
截止到了承順三十三年的今天,大楚帝國建成了總數四萬公裡的鐵路,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
主要的已經建成的乾線鐵路有津浦線、廣湖線、江南鐵路。
海蘭線、西北鐵路、中亞鐵路,這三條鐵路線其實也是一整條東西大鐵路,因此又被稱之為東西大鐵路。
幽漢線、南橫線
遼東鐵路、東海鐵路、遼北鐵路
膠太線。
這些主要的鐵路乾線,如福建鐵路、廣西鐵路、西寧鐵路等,再加上幾條主要的鐵路支線,基本上把大楚帝國的本土腹地的各省都連接了起來。
嗯,除了雲南、四川以及兩康這四個省份,不過雲南和四川的鐵路也在修,估計用不來多久也能夠建成通車了,到時候也就隻剩下兩康地區無法通行火車了。
這些鐵路乾線,意味著一個楚國人,從最南邊的升龍省坐上火車,可以一路抵達最北邊的黑水省,未來還能夠經過草原鐵路抵達貝爾加湖畔的庫爾城呢。
同時還有數量龐大的各種鐵路支線,連接眾多府、縣,尤其是東部、南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如廣東、浙江、江南等省,不說每個縣,但是基本做到了每個府都能通行火車。
而這些鐵路網,構成了大楚帝國本土經濟運轉的血管,源源不斷的運輸著人員以及各種物資,為大楚帝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提供各種養分。
同時也為廣大的帝國百姓們帶去了全新的生活!
通過這些鐵路,哪怕是一些偏僻地方的人們,也能夠方便的前往外地去工作生活,也能夠為當地的諸多特色產品方便外運到經濟發達地區。
鐵路的大規模建設,不僅僅本身這種大規模基建以狂飆的速度拉動著帝國經濟的發展,更是為了了鐵路沿線帶來了強大的經濟活力。
鐵路的大規模發展,甚至都直接催生了多個鐵路樞紐大城市,甚至改變了大楚帝國一些地方的格局。
如徐州,這地方以前也就那樣,但是現在卻是因為地處鐵路交通樞紐,直接成為了大楚帝國新發展起來的工業城市,並順勢成為了江北省的新省府。
同樣的還有鄭州,因為黃河大橋的緣故,鄭州成為了中原地區的鐵路樞紐,最終發展速度遠超隔壁的洛陽,如今河南巡撫駐地,都已經從洛陽遷移到了鄭州。
同樣的還有安慶的沒落和瀘州的崛起,安慶之前作為安廬省的省會,但實際上發展一直不怎麼樣,主要是那地方地形有所限製,而且看似在長江邊上,但實際上港口吞吐量不大。
倒是軍事防禦功能不錯,曆史底蘊強……但是這兩點在帝國高速發展的這二三十年裡沒啥卵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