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他們的船型車身在外觀上,相對於當代實在是科幻感十足,而且也非常的好看……繼太子之後,又有諸多人被他們的汽車外觀所吸引,進而訂購了不少汽車。
期間,還吸引了諸多大資本以及大企業的重視,不過其中大部分在發現安隆汽車公司的確沒啥技術能力,隻有一個車身空殼子後都是沒了興趣……
倒是四大汽車公司以及北美汽車公司對他們的船型車身專利非常有興趣,嘗試出資收購!
不過安隆汽車公司的幾個大股東也知道自家手裡就這玩意最值錢了,同時又眼紅龐大的汽車市場,所以最後拒絕了出售專利。
不過也沒有完全拒絕,而是采取了專利交換的方式,利用這個船型車身專利,向四大汽車公司以及北美汽車公司交換了一部分技術專利的授權……發動機這些核心專利就彆指望了,但是其他的還是可以的。
交換來了這些非核心專利後,安隆汽車公司繼續走核心零部件采購,自己打造三流底盤,想方設法搞一流車身外觀的模式,竟然還真讓他們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年銷量都已經突破了八千輛,奔著萬輛產銷能力而去……雖然還遠不如四大汽車公司,甚至也遠不如北美汽車公司,但是在一大票第三方汽車廠商裡已經算是不錯了。
最關鍵的是,他們竟然還盈利了,而且盈利的非常豐厚……
為啥?
因為他們的研發投入非常小,核心零部件都是采購的四大汽車廠商的產品,根本不用自研,底盤技術雖然勉強算是自研的,但是投入不大,屬於勉強能用的三流水準。
真正唯一的投入,那就是車身外觀設計……但是畫個設計圖紙又不用幾個錢。
最後,最關鍵的是人家還真的靠著賣外觀,實打實的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興趣……因為外觀相當科幻,乃至高大上,這價格賣的還不便宜,利潤率非常高。
於是乎這麼一折騰,竟然還盈利了不少……讓一大票苦苦掙紮的第三方汽車廠商,乃至北美汽車公司看了都羨慕。
不過北美汽車公司那邊羨慕歸羨慕,但是卻沒有跟著學習的想法……宋二牛為代表的一大票公司高層,乃至背後的一大堆股東,可從來都不是奔著區區一家組裝廠來的,他們是奔著一家真正的大型綜合汽車廠商來的。
一家具備自研生產核心零部件,整車設計生產能力的大型汽車廠商……和四大汽車公司一樣的汽車廠商。
所以才會在諸多領域裡,尤其是發動機以及變速箱領域裡投入巨資進行研發……他們公司位於鬆江的鬆江汽車研發中心,員工總數每年都在增加,如今已經達到了一千多人。
同時他們建立在北美洲新金山的汽車研發中心,也有一千多名員工。
整個公司,光是研發人員就達到了兩千多人……
如此龐大的研發投入,他們所渴望的目標也是極大的。
不過,各自的汽車公司都有各自的活法,四大汽車公司一門心思做大做強,北美汽車公司想要成為第五大汽車公司,安隆汽車公司一門心思撈錢,其他的諸多第三方汽車廠商也有各自的側重領域。
總體來說,目前的大楚帝國的汽車產業,還處於一種百花齊放的狀態,饒是四大汽車廠商也很難徹底的壟斷市場……甚至因為彼此競爭對手的緣故,都不得不開放發動機和變速箱這些核心零部件的出售……還是那句話,你不賣彆人就賣了。
比如整車業務上做的不咋地,急需發動機業務盈利來填補龐大研發投入虧空的李氏動力公司,最近兩年滿世界推銷他們的發動機……從安東機械公司再到北美汽車公司,長沙安隆汽車公司,全都是他們的推銷對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