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林陶玉書_文豪1978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文豪1978 > 第538章 林陶玉書

第538章 林陶玉書(1 / 2)

臨近年底,香江不少行業協會在近期都開始舉辦酒會,地點多放在各大酒店,有的也會聚集在行業龍頭公司舉辦。

香江報業公會在諸多行業當中算不上是有錢的,十四家會員單位的市值加在一起可能還沒一家大地產公司多。

但若論起影響力和關注度來,香江報業公會卻是在全港數一數二的,因而報業公會的酒會也辦得很有牌麵。

酒會地點在麗晶酒店,作為維多利亞港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麗晶酒店自誕生之日起就代表了香江酒店的最高標準。

在八十年代,它也一度是香江高端酒店的代名詞。

林朝陽夫妻倆入場,引來了諸多目光的注意。

報業公會如今有十四家會員,《明報》《南華早報》《大公報》《星島日報》《文彙報》《香江商報》—

每一家都在香江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多年以來香江報業一直有左中右之分。

在14家會員當中,《大公報》《文彙報》《香江商報》是堅定的左派,前些年左派報紙在香江一直屬於少數派。

如今《明報》被陶玉書掌握,儘管在這一年多當中立場始終保持微妙的中立態度,但誰都知道,《明報》的底色已經是紅色了。

4家堅定的左派在報業公會當中不算是多數派,但如今的情況與84年之前不同了。

回歸日期已定,除了如《香江時報》這種堅定的死硬分子之外,多數媒體已經非常識時務的保持了中立,或者說是由親右變成了親港。

過去的一年,明報企業上市後股價狂飆突進,如今已成香江傳媒業第一股,

執掌明報企業的陶玉書在香江報業可謂風頭無兩。

對於她在香江報業的崛起,《大公報》等立場相同的報社樂見其成。

今天一見麵,《大公報》社長楊奇就熱情的跟林朝陽夫妻倆握住了手,笑聲爽朗。

楊奇之前是新H社香江分社的宣傳部門的負責人,身份不同尋常。

在他之後,另外幾位左派媒體人也很快集中到了陶玉書身邊,形成了一個陣容強大的小團體。

今天到場的其他報社負責人或者老板見到這樣的場麵,眼神微妙,但也都熱情的與林朝陽夫妻倆寒暄了一番。

彆看人家出身內地,但在短短五年之間,夫妻倆卻已經掌握了兩家港股上市公司。

要知道如今的港股上市公司不過299家,市場總值6504億元。

而他們夫妻倆所掌握的玉郎機構和明報企業,加在一起的市值接近百億港元。

彆看如今香江商場有不少家族掌握的公司市值遠大於林朝陽夫妻倆,但大家股份占比不同,很多家族在公司的股份占比並不高。

反觀林朝陽夫妻倆,對於旗下公司卻擁有者絕對的主導權。

去年年末,《明報》統計了香江十大家族性財團控製的上市公司市值。

其中李嘉誠家族以714.4億港元,占港股市場規模的11.9%的財富遙遙領先,

其後包括了凱瑟克、施懷雅、包玉剛、嘉道理、李兆基諸多老牌家族。

十大家族的最後一名是陳曾熙家族,控製的公司市值為112.7億港元,占港股市場規模1.9%。

若以這個數據來衡量的話,林朝陽夫妻倆二人明麵上掌握的財富已經十分接近十大財團。

而且大家都知道,夫妻倆旗下還有一家林氏影業據說也即將要上市,到時候恐怕身家又要暴漲一番,有望達到百億之巨。

當然,這些還隻是紙麵財富。

若論真實的資產的話,香江商場仍有不少家族要遠超夫妻二人。

但人家確確實實已經在不聲不響之間,走到了香江商場的頂端。

隻短短不到五年時間啊!

陶玉書此時正在與《南華早報》的社長張潤坤寒暄,在距離她不到10米的地方,胡仙正以隱蔽的眼神注視著她。

看著風華正茂的陶玉書,胡仙心中的感覺很複雜。

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創下偌大的家業,家庭、事業雙豐收,同為女性,她很佩服。

但同時,胡仙內心還有一股不甘和嫉妒。

這股不甘和嫉妒的源頭大概要始於三年前的玉郎機構收購戰,她本以為可以來個蚌相爭,漁翁得利,卻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

雖然胡仙很清楚這件事說到底還是因為她當時不夠果決,如果她能在收購戰戰火剛起的時候就及時下場,也不至於如此。

但人總是缺乏自省能力的,與其遺責自己,不如怪罪彆人。

胡仙與白手起家的陶玉書不同,她是繼承家業,早在七十年代便被香江人譽為「報業女王」,她很驕傲,所以這場失敗讓她深以為恥。

她本想著人生路還長,以後說不定什麼時候可以找回場子。

沒想到,還沒等她找回場子,陶玉書已經殺進了她的老本行,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超越了她經營二十年的成就。

去年先是傳出陶玉書收購明報的消息,緊接著是明報集團與玉郎機構媒體業務合並,再然後是新的明報企業上市。

一番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之後,香江傳媒業第一股的名頭就這麼水靈靈的落在了明報企業頭上,而陶玉書也成了香江新一代的「報業女王」。

陶玉書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她經營二十年的事業,這讓胡仙如何能不嫉妒呢?

可她在嫉妒又能如何呢,陶玉書大勢已成,縱橫商場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識時務,不僅是識人、識己,最關鍵的是要識大勢。

所以—.

「林太好久不見,風采更盛從前了!」見陶玉書身邊沒人了,胡仙走上前,

臉上掛著熱情的笑容。

「胡女士好,確實好久沒見了————·

兩人捏著酒杯交際了好一會兒功夫,《信報》的王泉明敲響了酒杯,將大家召集到一處,邀請陶玉書這位下個月即將上任的報業公會主席發表講話。

陶玉書走上前侃侃而談,氣場全開。

「”.—-正是香江的新聞自由環境為我們創造了事業的機會,也成就了我和諸位。僥幸有能為報業同仁服務的機會,我深感榮幸,同時內心也不免戰戰兢兢。

我深知這一職位代表的不僅僅是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在如今這個信息日漸發達,媒體格局日新月異的時代,如何保持我們報業的權威性與影響力、如何讓我們的報道更加貼近大眾、服務社會,這些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但我始終堅信,隻要我們報業同仁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在陶玉書講話時,台下諸多嘉賓注視著她,大家心思各異,但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是,這位年輕的公會主席確實有一種令人不自禁為之心折的領袖魅力。

有人覺得,這大概就是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所獨有的魅力吧。

講話結束,酒會上響起陣陣掌聲。

待陶玉書走到角落,《天天日報》的社長胡錦波湊到了她身邊。

「林太,我看剛才胡仙小姐跟您聊了一會兒。」

陶玉書眼神放在他身上,知道他肯定是有關於胡仙的信息要透露。

胡錦波識趣的繼續說道:「不知道您聽說了沒有,最近胡仙小姐在經營上好像遇到了點困難。」

「有所耳聞,好像是投資地產虧錢了吧?」

「沒錯。」胡錦波點了點頭。

胡仙22歲時父親突然離世,她倉促之間繼承家業,展現出了不俗的經營才乾,將旗下幾家報館經營得有聲有色。

72年星島報業在香江上市,一度壟斷了香江的地產業廣告收益。巔峰時期,

她控製的報章更是多達7份,《天天日報》就曾是胡仙的產業,她還收購了文化傳信公司。

名下兩家上市公司市值高峰時高達84億港元,胡仙本人的財富也多達50億港元。

如果她能夠腳踏實地的繼續經營下去,「報業女王」這個頭銜依舊可以穩穩帶在頭上。

可惜的是人心不足,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她便開始涉足地產。

早期收獲胡仙的地產生意很順利,其中最著名的戰役就是85年她聯合怡勝太平洋打敗九倉置地,以6.36億港元拿下尖沙咀廣東道太陽廣場地塊。

僅僅半年之後,胡仙便以8.3億港元將這塊地轉賣,獲利近2億港元。

如此暴利讓胡仙食髓知味,當時她掌握七家報館,經營得當,一年也不過一億多港元的收益。

與地產獲利相比,報業生意實在是太小幾科了。

之後她大舉進軍房地產市場,除了在香江,她還在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地四處出擊,參與了近20項物業投資,其中多數為舉債投資。

結果從88年年末開始,海外地產市場一落千丈,她所掌控的星島集團和文化傳信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胡仙小姐現在壓力也很大,林太如果有心擴張報刊業務的話,不妨跟胡仙小姐多接觸接觸。」

「謝謝胡社長的提醒。」

陶玉書客氣的謝過胡錦波的建議,但並沒有露出任何欣喜之色,也沒有追問他更多的細節。

她這樣的表現讓胡錦波意識到自己的馬屁可能拍到了馬蹄子上,心中不禁失望,但也沒有再說什麼,識趣的走到了一邊。

待酒會結束,回家的路上陶玉書跟林朝陽說起胡錦波的建議。

林朝陽問:「你是什麼想法?」

陶玉書理智的分析道:「香江的報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競爭、篩選,報業格局已經形成最基本的格局,讀者群也呈飽和狀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單純貪大的經營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明報企業跟星島報業在經營方向上高度重合,不管是購買他們甩賣的產業,

或者是收購都不是個好選擇,況且胡仙也沒到山窮水儘的地步,不會輕易變賣基本盤的。」

她的分析很有道理,但這話說了等於白說,林朝陽了解她這個人,從來不會無的放矢。

他又問:「你看上什麼了?」

陶玉書笑了起來,「我看上沒用啊,人家肯賣才行。’

然後她才說道:「明報企業現在缺乏一家英文報紙,胡仙的《虎報》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虎報》是胡仙從父親那裡繼承的三家報館之一,是香江除了《南華早報》

之外影響力最大的英文報紙。

於情於理,陶玉書的這個念頭確實有些不切實際。

「你要買《虎報》,還不如買《南華早報》。」林朝陽說。

陶玉書以為他在開玩笑,《南華早報》87年被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收購,今年同樣成功在港股上市,市值已經超過了30億港元。

明報企業跟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可比不了,所以陶玉書也不認為她收購得了有新聞集團在背後支持的《南華早報》。



最新小说: 大爆西遊之大聖追星 貧道趙誌敬,弟子遍諸天 玄學王妃難哄,清冷王爺日日淪陷 貴女重生,清冷佛子逃不掉 侯門燼海棠 渣男裝深情騙她十年,京圈太子上門搶人 隻是來湊個數,我成冠軍了? 騙她離婚?八零辣媳帶崽二嫁硬漢大佬 太好了小師妹重生了,宗門有救了 農門悍婦,病弱相公寵妻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