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宰相裴炎之死
裴炎,生年不詳,山西聞喜人。其父裴大同曾是大唐中下級武官,家境一般。自幼在弘文館學習,苦讀十年科考高中,由此步入仕途。曆任禦史、起居舍人、黃門侍郎等職,調露二年(680年)升任宰相,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高宗駕崩,他作為托孤重臣接受遺詔輔佐中宗李顯。
從其履曆可以看出,他是依靠自己努力步入相位的,在朝中基本沒有什麼大的政治背景,符合武則天用人標準。
後來李顯非要提拔嶽父韋玄貞為相,裴炎認為不合理竭力勸阻,見中宗不聽便奏報了武則天,武則天當即廢掉中宗,改立四子李旦為帝。從這段時間看,武則天對裴炎信任有加,裴炎對武則天也很尊重。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朝廷大赦天下,改元“光宅”,將東都洛陽改稱“神都”,又更改了一係列官職名稱。
武承嗣借機奏請追封武氏先祖為王,並立“武氏七廟”。
什麼是“七廟”?在《禮記王製》中指出“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也就是說“七廟”是帝王才能享受到的禮製。
立武氏七廟,意味著武則天擁有帝王傳承,可以隨時廢掉李唐自立。
以裴炎的閱曆才識,自然清楚武則天想做什麼!他委婉勸諫“您以天下之母的身份治理天下,不可存有私心,難道您不知道漢朝呂後因何敗亡嗎?”
武則天辯稱“呂後當年把權力交給了活著的親戚,所以才會失敗。而我,不過是追尊死去的先祖,這有什麼妨礙呢!”
裴炎正色說“事情應防微而杜漸,這種習氣不可放任。”
武則天不聽,遂於九月二十一日,下詔追尊其七代先祖為王,兩人自此有了罅隙!
不久,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同黨薛仲璋是裴炎外甥。武則天找裴炎商量對策,裴炎卻說“徐敬業謀逆,是因為皇帝不能親政才給了他借口。如果您交還政權,無須出兵自可平定。”
如果說反對立廟武則天還能容忍,讓她交權卻是觸碰到了她的逆鱗!
監察禦史崔詧立即彈劾裴炎身為宰相卻心存異圖,企圖逼迫太後交權。
武則天把裴炎收捕入獄,安排禦史騫味道、魚承曄審理。裴炎拒不認錯,有人勸他態度好些或許可以免罪,裴炎淡然說“宰相入獄,哪裡還有保全的道理!”
中書舍人李景諶力證裴炎必反,而中書侍郎胡元範、劉景先則堅稱裴炎是社稷老臣,於國有功且忠心事主,肯定不會反。
武則天對他們說“裴炎謀亂早有征兆,你們不知罷了。”
文武百官多數人都證明裴炎無罪,沒想到卻更加堅定了武則天除掉裴炎的心。不久,裴炎被斬於都亭,胡元範、劉景先也因偏袒裴炎遭貶官、流放。
其實,裴炎的罪行一點也不複雜,他就不該提什麼還政於帝!
裴炎侄子裴伷先年方十七,時任太仆寺丞,上疏求見太後。武則天接見了他,對他說“你伯父造反,你有什麼可說?”
裴伷先答“臣不敢訴冤,隻是為陛下出謀劃策。陛下您身為李家媳婦,先帝離世您獨掌朝政,改變了先帝指定的繼承人。疏遠李氏,重用娘家人。臣伯父忠於社稷,卻被誣以謀反,連子孫都牽連被殺。陛下如此做法,實在令臣歎惜!您應儘快將國政交還您的子孫,高居深宮安享清福,如此您的宗族也可保全。否則,一旦遇有變故,後悔可就晚了。”
裴伷先敢這麼講,就是抱著必死之心去的。武則天果然大怒,罵道“胡說,你小子怎敢這麼說話。”令人將他拉出去,裴伷先掙紮著回頭喊道“您聽臣的話,現在還不晚。”
武則天一來欣賞他年紀輕輕,卻敢當庭勸諫的勇氣;二來也不願與他一般見識。隨即打了他一百杖,流放瀼州(廣西防城港上思縣)了事。
郎將薑嗣宗出使長安,長安留守劉仁軌向他打聽朝中情況,薑嗣宗把裴炎一事添油加醋告訴了劉仁軌,末了還不無得意的誇口“其實我早已察覺裴炎懷有異心了。”
劉仁軌淡淡的說“我有封奏折,煩請您順便呈交太後。”
薑嗣宗返朝複命,把奏折交給太後。武則天打開一看,上麵寫著一句話“薑嗣宗明知裴炎欲反,卻知情不報。”武則天頓時麵色一冷,令人將薑嗣宗拉出殿堂絞死。
劉仁軌曾在朝中與裴炎同為宰相,深知裴炎為人,見不得薑嗣宗這副小人得誌的樣子,他以這種方式除掉幸災樂禍的薑嗣宗,算是為裴炎出了口惡氣!
處死了裴炎,新任宰相劉禕之出自“北門學士”,是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重臣。他對武則天架空李旦的做法也很不滿,曾私下對同僚賈大隱抱怨“太後既然廢掉昏君、改立明主,又何必再臨朝聽製呢!不如把權力還給皇帝,以此安定天下人之心。”
賈大隱把這些話密報武則天,武則天很不高興,對左右親信說“禕之是我提拔的,竟然也背叛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隨即有人誣告劉禕之收受地方大員賄賂,私通有夫之婦。武則天派肅州刺史王立本調查,王立本拿著武則天親自下達的敕令向劉禕之宣讀,劉禕之卻說“沒有經過宰相府辦理的文件,怎能稱作敕令!”
這下徹底惹怒了武則天,以抗拒朝廷使者的罪名把劉禕之賜死。
還有前宰相郝處俊,曾勸高宗不要把權力交給武則天。武則天對此一直懷恨在心。郝處俊死得早,他的孫子郝象賢擔任太子通事舍人。
恰好其奴仆誣告郝象賢謀反,武則天派周興審訊,坐實了郝象賢罪名,處以誅滅全族的極刑。臨刑前,郝象賢破口大罵,並奪過市民手中木棒毆擊行刑人員,被監斬的金吾衛格殺。
武則天下令肢解了他的屍體,刨開他祖墳毀棺焚屍。此後終太後一朝,凡處決犯人,法官都要用木丸塞住犯人嘴巴,防止他們胡說八道。
不論是裴炎、劉禕之還是郝象賢,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在朝中擁有較大影響力。
武則天的觀點是,能力再強、品行再好,如果不能為我所用,那就隻能除掉!
【07】酷吏肆虐,小人得勢
總的看,大唐在李淵、李世民、李治三任帝王六十餘年時間中社會比較清明,特彆是李世民執政期間,曾多次委派長孫無忌修改律法,減少肉刑、慎判死刑,朝中官員普遍重視品行操守,司法較為公正,誣告幾儘絕跡。
高宗晚年,由於身體原因把權力逐漸讓渡給皇後武則天。她想自己稱帝,可又不是法理繼承人,那些反對她當政的就都成了她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必須除之而後快。於是冤獄之門大開,風氣也從寬和變得嚴苛起來。
徐敬業作亂,武則天懷疑朝中有很多人反對她。加之專權已久,自身行為又不太符合時人評判標準,知道人心不服,便想通過嚴刑峻法來整肅朝政、樹立威信。
光宅元年(684年)的某一天,十餘名飛騎衛士在坊間飲酒。有人借著酒勁兒大聲說“早知廢掉皇帝沒有賞賜,還不如去侍奉廬陵王!”眾人隻當他喝多胡說,附和著哈哈大笑。有一人卻悄然起身,徑赴皇宮北門告密。
不多時,一群如狼似虎的衙役蜂擁而至,把仍在喝酒的飛騎衛士全部捕獲,關進羽林獄中。經審訊,說話的人被斬首,其他以知情不報絞刑處死,那名告密衛士直接授予五品官。
這件事對人們影響很大,原來當官可以來得如此容易!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則天公開頒詔,民間凡有告密的,任何官員不得過問攔阻,一律交通工具,且按五品官待遇保障吃住。主政官員不論告密者是何出身,必須親自接見。所告屬實立即破格提升,所告不實也嚴禁追究。
這紙詔令把告密風險降至最低,收益卻達到最大。於是舉國上下告密成風,朝廷內外屏息斂足!
有個叫索元禮的胡人,因告密受到武則天接見,做了遊擊將軍,讓其負責辦理獄訟。他生性殘忍,抓一人勢必牽連數十、上百人,武則天對他很欣賞,多次接見並厚賞鼓勵。
在索元禮示範下,周興、來俊臣等輩紛紛仿效,官職不斷提升,酷吏遍布朝野。
他們私下雇傭數百無賴,專以告密為業。計劃構陷一人,往往令數人就一事同時舉報。來俊臣還與同黨萬國俊編寫了一部奇書《羅織經》,教給酷吏如何網羅無辜、編織罪名。
此後凡有告密案件,武則天都會交給索元禮他們處置。這些人為了屈打成招,發明創造了眾多殘酷刑法,還為這些酷刑取了“定百脈、突地吼、死豬愁、求破家、反是實”等各種瘮人名稱。
史書中詳實介紹了幾種酷刑的具體方法,聽來就讓人膽寒。比如把人的手足用木板鎖住,再反向扭動,稱為“鳳凰曬翅”;用物體固定腰部,把脖頸上的木枷用力向前拉伸,稱為“驢駒拔撅”;讓人跪在地上,用手捧住枷鎖,把磚頭堆在木枷上,稱為“仙人獻果”;把人倒吊起來,用石頭捶打頭部;用鐵絲箍住頭部,再往裡加入木楔,時常有人因此頭骨碎裂。
每次審訊,他們把刑具擺在囚犯麵前,無不嚇得渾身顫抖、冷汗如雨,為了逃避酷刑折磨,讓說什麼就什麼。遇有朝廷赦令,來俊臣先讓獄卒處死重犯,然後再宣讀。
就是這樣一群人,武則天卻認為他們忠心,愈發寵愛信任,舉國上下對他們無不畏如虎狼。
當初高宗在世,周興以河陽縣令身份入朝接受高宗召見,準備提升他。因有人反映他出身不好,高宗取消了任職命令。周興卻並不知情,仍在朝堂苦等。宰相們沒人吭聲,隻有魏玄忠善意提醒他可以回去了。周興卻誤認為是魏玄同壞了他的事,銜恨在心。
魏玄同與裴炎是好友,時人稱讚他們的友誼為“耐久朋”。周興知道武則天逆鱗在哪兒,借機誣告魏玄同曾當眾說過“太後已老,不如讓兒子當政來得長久”這句話。武則天果然大怒,下令把魏玄同賜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