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長安城內權貴名士飲宴成風、爭相豪奢,民脂民膏在泛溢著酒香詩情的繁華中揮霍一空,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對當時社會生態的真實寫照。
奢靡之風一旦大開,各種醜象勢必接踵而來!戒奢倡儉,絕不僅僅是行為習慣問題,而是關乎天下興亡的大事!
第二,過於放權,賦予地方的軍政權力太大。玄宗不是事事親力親為的帝王,在軍政事務的處理上願意抓大抓總,其餘事務交由宰相,或是地方辦理。所以他這個皇帝做的很瀟灑,能有大把時間去從事他喜歡的演藝事業。
開元二十年(733年),因東北方向威脅加重,契丹、渤海靺鞨屢次作亂,玄宗下令讓幽州節度使兼領河北道采訪使。
在原有幽州的基礎上,統管衛州(今河南浚縣)、相州(今河北臨漳西南)、洛州(今河南洛陽東北)、貝州(今河北清河、山東臨清)、冀州(今河北冀州)、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深州(今河北深州)、趙州(今河北趙縣)、恒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州)、邢州(今河北邢台)、德州(今山東德州)、博州(今山東聊城)、棣州(今山東陽信)、營州(今遼寧朝陽)、鄚州(今河北任丘)十六州及安東都護府。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遼寧以東、河北全境、河南以及山東部分地區都在其管轄範圍之內。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又下令,將由他治下的遼闊疆域,劃分為京畿、都畿、關內、河南、河東、河北、隴右、山南東道、山南西道、劍南、淮南、江南東道、江南西道、黔中、嶺南十五個道。
把行政層級由中央、州、縣“三級製”,改為中央、道、州、縣“四級”。
每個道設一名采訪使(相當於省長),用“漢六條”來約束他們。
京畿、都畿兩道采訪使由禦史中丞兼領,其餘采訪使從優秀刺史中挑選任命。采訪使一般不予更換,除改變原有製度等重大事項需奏告朝廷批準,其餘事務允許其視情處置,先行後報。
從上述兩項改革可以看出,玄宗的心有多大!
客觀的看,實施層級管理,有利於發揮各級的主觀能動性。但以當時的通聯條件,這種做法對節度使、采訪使個人品行要求太高,一旦選人不慎或是管控鬆懈,就會在地方形成獨立勢力,為中唐時期的藩鎮割據,埋下了隱患。
第三,官員選任渠道過寬,推行論資排輩,靠實乾晉身的動力不足,優秀官員很難脫穎而出。想做大唐官員,除了參加科舉高中進士,還可通過門蔭、薦舉、軍功,甚至請托等多種方式獲取。
科舉在唐初實施,女皇武則天時予以規範,但在官員中所占比例不大。
開元十七年(729年),國子祭酒楊瑒曾在一次奏疏中指出“每年進士及第的官員不足百人,而從九品以外胥吏轉正的卻有兩千多人,進士連他們的十分之一都達不到。聽任這種風氣蔓延,恐怕沒人再肯精研學術,禮義廉恥將日漸傾頹。”玄宗雖然褒獎了他,卻並未采取解決措施。
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宰相裴光庭兼任吏部尚書。裴光庭前文有過介紹,他父親裴行儉也曾做過吏部尚書,提出的張榜公示製度,成為大唐永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裴光庭接手吏部前,朝廷選任官員通常以能力才乾為主,兼看資曆年限,特彆優秀的可以不論年資越級提升。這就導致一些才能平庸的官員很長時間得不到使用,甚至有人二十多年還呆在同一位置混吃等死。
當然這種情況也帶來許多問題,畢竟能力才乾不太好衡量。朝中有人,不行也行;朝中無人,行也不行!
裴行儉為解決這一弊端,采取了一種不得已的方式,即論資排輩!能力才乾不好評判,資曆年限可都是寫在紙麵的。有了晉升名額,不管能乾與否,誰任職時間長誰上,嚴禁越級提拔使用。
政令下達後,許多長久得不到提升的官員興奮的手舞足蹈,連連稱讚這紙詔令是“聖書”,而那些憑借真本事吃飯的才俊之士,無不埋怨歎惜。
宋璟為之竭力爭取也未能成功,此後官員大都不再追求名聲政績,隻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苦熬資曆,整體質量一年不如一年。類似姚崇、宋璟、張說這樣能力出眾之人,再難攀上宰相高位。
裴光庭因此倍受非議,在他死後,太常博士孫琬認為他用人隻講年資,使勤奮的人失去了上進通路,奏請玄宗將他諡號為“克”。
第四,重用苛細官員,隻知盤剝苛求,導致中央與地方矛盾不斷加深。在宇文融前,唐朝宰相都是以文學見長的傳統士大夫。武則天在位時,宰相更換雖然頻繁也沒脫離這一宗旨。
宇文融這樣的經濟能臣上位,讓玄宗嘗到了甜頭,開始有意識的挑選類似人才。
前宰相楊政道之子楊崇禮,擔任太府卿二十餘年,為人精明細致,把大唐國庫管理的井然有序,庫內錢財、貨物堆積如山。每年僅駁回各部門的超預算開支,就多達數百萬緡,是玄宗極為放心的大管家。
開元二十一年(732年),九十高齡的楊崇禮以戶部尚書身份退休。玄宗得知他三個兒子楊慎餘、楊慎矜、楊慎名都以清廉、勤奮著稱,便任命楊慎矜為監察禦史兼太府出納,楊慎名為含嘉倉出給(國家糧倉,位河南洛陽)。兩人在本職崗位乾的都很出色,深受玄宗欣賞。
楊慎矜上奏提議,全國各州繳納布匹,如有汙漬穿孔的,一律按布匹市價折換成絹,重新補交。自此征調日益頻繁,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在不斷扯皮中累積。苛察比起不作為,其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五,宰相隊伍不團結,互相拆台,朋黨之風漸起。開元初年的兩任宰相姚崇、宋璟,因能力超強資格又老,與他們搭檔的宰相對兩人言聽計從。
到了張說,雖略遜於姚、宋,且因封禪一事,與源乾曜意見不和,但總體上也還可以,至少無須勞煩玄宗出麵。
之後的宰相,能力與資曆相當,就開始產生了紛爭,甚至經常鬨到玄宗麵前。
李元紘與杜暹不團結,被玄宗集體罷免。蕭嵩推薦了韓休,韓休卻多次在玄宗麵前與蕭嵩爭論,當麵指責蕭嵩過失。
蕭嵩說不過韓休,向玄宗申請退休。玄宗也不好偏向誰,隻得再次把兩人同時罷免,提拔京兆尹裴耀卿、前中書侍郎張九齡為相。
誰知沒過多久,裴耀卿與張九齡又因禁止私自造錢一事有了分歧,這讓玄宗對科舉出身的士大夫產生了成見,認為他們個個自詡清高,書生之見不足以成事。
吏部侍郎李林甫出自宗室,門蔭入仕,生性狡猾柔順,做事乾淨利落。他利用自己身份,刻意拉攏玄宗身旁宦官和得寵的武惠妃,由此進入玄宗視野,於開元二十二年(734年)躋身相位,開啟了他長達十九年的宰相生涯!
李元紘、杜暹、蕭嵩、韓休、裴耀卿、張九齡以及病故的裴光庭,雖然任期不長,也各有缺點,至少在人品上沒什麼大問題,玄宗施政有任何過失,也能及時勸諫。
到了李林甫,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領會玄宗意圖,隻要是玄宗想辦的事,不用玄宗提醒就辦的明明白白;玄宗不願做的事,他會想方設法替玄宗尋找理由,不讓玄宗有任何道德上的負擔。
把這麼一個大奸若忠的人放在身邊,玄宗對朝政的把控愈發放任自流。
第六,宦官勢力坐大。這點前麵講過,玄宗個人能力超強,加上楊思勖、高力士這些第一代高級宦官素質較高,對朝廷尚不至於造成多大危害。但宦官這類畸形群體,因其生理特殊導致心理變態,且由於他們長期近距離接觸皇帝,一旦坐大很難控製。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隻等何時爆發了!
從曆史上看,所有危機無不產生於強盛時期。就像人到中年一樣,貌似健康的肌體,早已種下了病根。
防微杜漸,對個人是這樣,對一個政體、一個國家更應如此!
喜歡大唐氣象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氣象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