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是我國古時重要官職,是皇帝的得力助手,皇權的有益補充;是人臣的,享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榮光。
曆來皇帝開明、宰相能乾,社會就會和諧發展。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麵性,相權過重必傷皇權。因此,曆朝皇帝圍繞如何加強皇權、削弱相權,開動腦筋積極探索。
明朝勞模朱元璋廢掉宰相,成立內閣事事親為,無奈子孫不肖,搞得內閣大學士比宰相還牛。
到了清朝,雍正在內閣基礎上又設置了軍機處(相當於愛新覺羅辦),加之清朝皇帝們都有較強的職業操守,總算徹底消滅了相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皇權一統。沒了宰相的大清王朝,再無人敢於爭論諫言,整個社會被壓抑的毫無生機,最終在刻板保守中走向沉淪。
唐時實行“群相製”,用現代語境表述,也可理解為“宰相集體辦公製”。
有唐一代二百八十九年天下,共有二十一位皇帝,卻產生了四百六十一位宰相。
這個製度設計來自隋朝,被大唐開國皇帝太祖李淵繼承了下來。宰相從一人分為四人,在皇帝領導下按分工履行職責,有利於分化相權、適度放權、穩固皇權。
李淵當時的宰相是李世民、裴寂、竇威、劉文靜,這四人哪一個都不簡單,如果不是後來發生玄武門之變被搶班奪權,李淵大叔應當可以成為大唐最舒服的皇帝。
這種設計對皇帝個人的格局、胸懷、眼光要求都很高,沒有格局就會自以為是,對宰相橫挑鼻子豎挑眼;沒有胸懷,就總懷疑宰相在坑自己,處處設防搞得宰相沒法正常開展工作;而沒有眼光,就會把奸佞之輩當成“治世能臣”放在身邊,既害了自己也毀了國家。
從這個層麵看,無論是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還是玄宗李隆基,都做得不錯。甚至是一代女皇武則天,雖然換相勤了點,也還說得過去。帝與相之間互動良好,一度形成了互促互進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麵,出現了貞觀、永徽、開元三大盛世。
但到了玄宗晚年,因貪圖安逸,懶的在費力挑選宰相,重用了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其實李林甫從本質上看倒也未必有多壞,無非是權力欲強了點、心眼兒小了點,在某些方麵還是很有權謀的,至少安祿山就很怕他。如果玄宗還似以往那般英明,過個三四年就把他輪換掉,李林甫對大唐也不會造成多大損害。
失去監管的權力就是一劑慢性毒藥,即使你是正人君子,如果長期服用,也會沉淪在它所帶來的快感中迷失自我!
到了肅宗、代宗時期,藩鎮勢力野蠻生長,他們謀求脫離中央、相對獨立。朝廷對其內部事務特彆是其所屬軍隊的控製日趨弱化,宰相的權力空間也相應縮水,逐步過渡到打理日常事務和組織征繳稅收上,這大概也是中唐時期的宰相多是深諳經濟之道的無奈之舉吧!
實事求是的講,與前朝後世相比,唐時宰相權力不大,甚至很窩囊。
一方麵群相分權,宰相之間搞窩裡鬥,在大事大非上難以達成統一意誌;另一方麵輪換頻繁,宰相任期通常一至三年(幾個特殊人物例外),且往往是多人一次性全部調整,無法保證政策的延續。
製度的設計導致以宰相為主的文官集團整體弱化,這也是唐朝後期藩鎮集團和宦官集團失去製衡的一個重要原因。
言歸正傳,德宗在位二十六年,期間共有三十五人相繼擔任宰相。這些人大部分與本卷目無關,這裡重點介紹涇原兵變發生前,對時局起著重要推動作用的三位宰相,他們分彆是賢相崔佑甫、能臣楊炎與奸相盧杞!
喜歡大唐氣象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氣象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